第三百九十二章 最终的决赛 (3/3)
第四个原因,社会心理。中国人的社会心理是什么呢?圣人情结。因为中国是一个宗教意识就是我们民族是一个宗教意识淡薄的民族,在我们传统社会的社会生活中,其实是没有宗教的,我们没有本土宗教,宗教都是外来的,道教是宗教外来以后才出现的,不是自己产生出来的,我们不崇拜神,我们崇拜人,这是中西文化的差异,西方人崇拜神,而且基督教的神是无形的,基督教教义的上帝没有形状,不是人格神,他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因此超越了所有的人,因此才可能实现在上帝面前的人人平等,才有了对上帝的忏悔,他实际上是一种内心独白。而中国呢?它没这个概念,中国传统没这个概念,它崇拜的是人,从伏羲开始,然后是周公,孔子,都是真人,真人崇拜,那么这个真人一旦他变成了崇拜对象就必须把他完美化,就把他神话,就要‘弄’得他完美无缺,比方说孔子,后世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甚至后来有一种说法说一个人,你只要在孔子身上学到三条你就是君子了,孔子太高大、太完美,高山仰止,你只能仰着头看,你学都学不来的,你学三条就不错了,有一个纨绔子弟、‘花’‘花’公子就说了,我就学了孔子三条,人说不可能,就你这么个人还能学到孔子三条,我当然学到三条: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唯酒无量。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真人崇拜是多么的可笑,是人他就会有弱点,是人他就会有缺点,是人他就会犯错误,世界上哪有无弱点、无缺点、不犯错误的人呢?那神都难免嘛,《圣经》里面那个上帝他也不知道伊甸田里有条蛇嘛,你说那蛇哪来的,是他创造的还是不是他创造的?是他创造的他不全善,外面进来的他不全能,外面进来一条蛇他不知道他不全知,神都难免犯错误何况人呢?那么由于我们有这样一个崇拜,我们就要把这个对象说得完美无缺,而在我看来一个人一旦变成完美无缺了,我就不相信,绝不可信,也绝不可爱,可爱的人一定是有缺点错误的,哪怕睡觉打呼噜,你总得有点缺点。
实际上,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在我们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当中的曹‘操’和诸葛亮一个神一个鬼,恰恰就是我们人‘性’的两面,人是复杂的,人是矛盾的,任何人的内心深处都有善与恶的斗争,当我们这个人‘性’折‘射’到文学艺术作品当中,折‘射’到我们的民间传说当中就形成了这样两个形象,因此我们说他们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这枚硬币就是人‘性’。他们也是长江的后‘浪’和前‘浪’,曹‘操’是前‘浪’,诸葛亮是后‘浪’,都在致力推行一条属于庶族地主阶级的法家路线。;--81711+dsuaahhh+25924017-->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10070/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1007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三百九十二章 最终的决赛)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独孤红虾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