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武侠小说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列表 » 第五百八十章 第一个密法 (4/5)

第五百八十章 第一个密法 (4/5)

文/洪山诗人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本章字数:767.47万字 |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txt下载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手机阅读
法里讲“气不入中脉,而言证菩提者,一无是处!”中脉是智慧之脉,打开中脉就能现证空性,也就是现见智慧法身。那么证得空性、现见法身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犹如虚空,无色无相,周遍一切!密法里把它形容为“无云晴空”。因为空性的这种特征,所以大手印、大圆满里,都有凝视晴空,引空色进入中脉的特殊修法,这是利用外在的缘起引发内在的智慧。

但中脉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那样,认为是人体中实实在在的经络一样的东西。中脉代表中观正见,是智慧法身的象征,所以不是仅仅依靠有相的观想就能打开的,最主要的是靠菩提心,在菩提心和正见的摄持下来修气脉,才有迅速打开中脉的可能。当你的慈悲遍及法界一切众生,透发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时,你的我爱执已经被斩断,你的“自我”已经消融了,妄念泯灭,无云般的晴空顿然显现。——这不就是我们所说的法身见吗?此时,先前的世俗菩提心升华为胜义菩提心。

大家现在也就明白,为什么禅宗不观修中脉也能开悟,他也是主要靠菩提心的力量,他菩提心达到一定证量后,再来参话头起疑情,才有开悟的可能。但禅宗并没有菩提心的实修方法,他的菩提心是怎么产生的呢?他主要是靠往昔的习气熏陶,因为往昔曾经修习过大乘,今生听闻到佛法就能自然发心,这称之为“因力”发心。然而这样的宿根深厚者,千百万人中能有几人?特别是这个追求物欲的时代,早已“人心不古”,那就更加寥寥无几了,所以大部分人参禅,参了几十年仍然了无消息可得。

开悟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证悟空性,而空性和慈悲是联系在一起的,它不是什么都没有的空无。我们常常讲“慈悲利他无我的菩提心”,从这个修饰词里,你也能体悟出这样一个规律:只有慈悲才能利他,只有利他才能无我。“利他”和“无我”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和条件的:你只有做到彻底的奉献,才能真正进入无我的状态,也只有进入无我的状态,你才能做到彻底的奉献。所以我们要想实证空性,并不是在那儿冥思苦想,然后悟出一个什么玄机之类,而是通过修菩提心来实证它,即使修止观双运,也是在菩提心的基础上进行升华。

因为空性所有要破除的是我执,我执的一个范畴是人我执,也就是执著于自我的意识,执著于有一个永恒的独立的自性。如果断除了这种执著于自我的意识,你也就证悟了人无我的空性,起码也是罗汉的果位。那么如何来断除呢?最主要的方法,就是通过前面讲的菩提心:当你全心全意投入到为众生服务中去,进入一种“忘我奉献”的状态,自然就消融了“自我”的意识,也就断除了人我执,从而证得“无我”的空性智慧,从有菩提心的角度来讲,这已经超越了罗汉的果位。

虽然仅仅通过观修四谛十二因缘等小乘法,配合持戒行善等方法积攒福德,也能慢慢领悟人无我的空性。但对于大乘来说,修菩提心是最为根本和快捷的。密法之所以能够即身成就,重视菩提心的修持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大家应该明白,菩提心为什么被称为大乘道的中心,因为这是我们整个修行的中心。不要像上次那样,引导他们修了一座菩提心,当修到念母恩时,大家都悲痛得哭了,从来不哭的刚硬男子汉也流泪了,这就是因为法的殊胜和传承的加持。但遗憾的是,他们下一座却不想修了,为什么呢?“修这个法让我心里太难受了,一想起母亲就惭愧流泪,能不能换个轻松点、实用型的,比如修破瓦法?”如意宝珠般的慈悲心,不正是修行人所追求的吗?既然认识不到无上宝贝,也只好教教他们破瓦法,教教神通方面的东西,结果都很欢喜。其实离开了菩提心,学这些东西也和做游戏差不多,最多种下一点点善根而已。

所以说,大家修行了这么久,都想追求高层次的东西,但真正高层次的东西放在眼前,我们却未必会那么欢喜!所以那次我也流泪了,因为悲愍和无奈。我们修行总是心不入道,大部分是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有的都是几十年的老修行了,却不知道在心性上下功夫,修行还修不到点子上。“人生无常,生死事大”,追求那些看起来热热闹闹的东西,有什么意义嘛,对你的死亡没有多大益处!

你喜欢修破瓦法,认为破瓦法可以开顶,但不修破瓦法也同样可以开顶,只要把意念集中到顶上,顶就可以开。我的上师曾经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在藏地,那些藏民的生活很简单,他们用晒干的牛粪来烧茶,没有什么事就一天到晚念嘛呢,边烧火边念。有个人在念的时候,总是眼睛盯着锅底,这样愣愣的就入定了,结果过了一段时间,锅底被它瞅出了一个大洞。你想想,这种心念力是多么的不可思议,连金属都可以改变,更何况是开顶呢!你把意念集中到梵顶穴,怎么不会把它开个洞?所以开顶并不是什么难事,这只是一种气脉的运行。但是即使你的梵顶穴打开了,就一定能保证往生到净土吗?这就未必呀!往生的前提就是正常死亡,我们业力这么深重,大多是在各种横祸中死去,你能保证自己有寿终正寝的那一天吗?即使能平平安安活到老,临终时如果业力现前,很多人不等到咽气,就陷入了昏沉,又怎么能想到修法呢?

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菩提心的修

(快捷键 ←) 上一页:第五百七十九章 靖师兄离开(4/5)章节列表下一页:第五百八十一章 觉受天花板(4/5)(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