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柴尔德财团这种走钢丝一般的平衡行为,也最终因为失去平衡栽了跟头。
此时中华民国的精密制造业从业人员,已经是德国的好倍,涌现出了一大批的高级技工。
大量的生产线订单被不断完成。
中华民国当前制造的流水线,都已经变成半自动流水线,相当于欧美五六十年代的流水线水平。并且开始向全自动的方向发展,全自动流水线实际上并不需要计算,因为七八十年代的欧美,计算还没有大规模应用到流水线生产上,但是人家就是实现了全自动。
不过中华民国现在已经有了计算。
而在床的制造上更是接连突破,液压技术的应用,让械加工更加方便。中华民国已经正在向一个钢铁帝国的方向发展。
大量的钢铁,大量的械设备。
精密的火炮、飞、战车。
自动化的流水线,大量的农业械、施工械、挖矿械。
精密制造业的崛起,以及资本的强大,让中华民国已经开始走上快速摆脱靠人力的阶段,而是开始大量依靠钢铁械的生产力,而不是像后世中国那样,实在是条件有限,很多时候只能靠人多力量大来取胜。不过太祖能把中国工业发展起来,确实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工业化所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
很多生产活动变成非常轻松,例如农业生产就简单很多了。因为耕地多,也不用考虑什么亩产有多高。直接械化进行作业,就算单产不如精耕细作,但是规模却可以弄得很大。一个劳动力所能生产的农业产品比过去高出十倍、上百倍。
工业化时代的进步,就是让从事生产的人口越来越少。更高的生产力之下,也许一亿人口当中,一千万人口从事生产活动就可以满足整个社会的商品需求。那么剩下九千万人口,就可以去从事科研、军事活动、建设活动、商业金融活动、娱乐艺术活动、服务活动。
就是不断的解放劳动力,让劳动力从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中解放出来。
一个工业国家的发展,初级阶段是在提高工业生产效率,解放一定的工业劳动力,从而在有限的农业上,建立产能更大的工业。而再进行发展,则是解放农业劳动力,并且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从而以建立更大的工业生产规模。再继续发展下去,则是大规模的解放工业、矿业等方面的生产活动的劳动力。
进而从农业社会的大部分人都必须从事生产才能存活,变成工业化时代,一个人进行生产,可能就可以养活十个、百个人的程度。
而那些不用从事生产工作的劳动力,则可以投入到建设活动上去,以及各其他各个行业。中华民国随着各种商品产能的建立,越来越多的生产力从土地中解放了出来。
中华民国的农业采用械化生产,进一步也影响到了那些经济殖民地,让那些经济殖民地从事无法进行械化种植的经济作物生产,也是对中华民国的农业的一种补充,进而在那些经济殖民地,实际上也有更多的劳动力被从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的商品化生产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其他的活动。
相比之下,这个时候的欧美,显然就做不到了。
在农业械的制造上,欧美的精密制造业还不太达标,另外在普及上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欧美暂时没那个魄力。
而且这东西是需要时间积累的,算算时间,欧美也来不及了。
因为美国的美联储也在大量的放贷,并且目前美国主要是在从事工业体系升级,在农业械化的产能上明显是来不及大规模建立了。美国的繁荣,历史上是持续到了1929年,只剩下六年的时间。
此时的美国,要制造械化农业也不是造不出来,但是投入成本太高,时间又紧迫。一到那经济大萧条,投资肯定是中断的。到时候建成大量的农业械化设备生产产能,农业械在经济大萧条当中也卖不出去。
所以欧美的农业,目前也就是用用拖拉,普及一下化肥、农药,同时用畜力带动的农业械进行生产。
欧美大量人口,还被困在土地当中,个人产值也就那样了。
而那些个人产值很低的经济作物种植,欧美更多是对殖民地进行粗暴掠夺,效率又不高,规模发展缓慢。
中华民国的农业械化,则是普及了十年,才达到了如今的规模。
中国民国的普通工人的收入超过英国工人的收入,只是一个开始罢了。以中华民国的生产力,普通工人的收入,后续还可以拉开英国工人和美国工人一大截。
加上人口上又有庞大的优势,欧美想要赶超中华民国,已经很难了。
在1923年,欧洲人明显感觉,生活水平下降了。欧洲各国的失业率也居高不下,除了德国还好一些,法国是大陆性国家也还算可以。最头疼的就是英国了,英国政府想要下调工资水平,延长工作时间,遭到英国工人的反对。同时大量的失业,也出现在了英国国内。
毕竟英国过去是世界霸主,此时的英国尽管名义上也依旧是世界霸主,但实际上已经无力控制亚洲地区。
英国顶多算是欧洲的霸主。
现在英国即无力控制亚洲,也无力控制美洲。加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11757/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1175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419章 :迅猛增长的国力)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钧申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