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桃花床,恩荣宴,朝考 (2/2)
摘好了半篮子桃花,纪午端坐在床沿上,微笑着示意。
兰丫抓一把粉嘟嘟的桃花,对着纪午的脑袋撒下去,边跳边叫。
“相公,我家的白头相公,你最好看,你最厉害,天下第一好看!”
花瓣满天飞舞,把草绿色的床单铺上了一层粉嫩的桃红。
灯火昏黄闪烁,映得羞臊的小媳妇儿人比桃花娇,脸比桃粉嫩。
纪午身子越绷越紧,喉咙愈发干渴,压不住的yù_wàng喷薄而出。起身把人锁在怀里,咬着兰丫羞红的耳朵,语气撩人。
“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良辰美景,一刻值千金。”
金榜题名次日,新科进士终于勉强称得上功成名就,迎来了他们朝思暮想的恩荣盛典——恩荣宴。
依祖制,永兴帝命礼部命礼部筹办宴席在礼部招待新进士,又着潘首辅和孟尚书主持作陪,以显示天子对今科进士的重视。恩荣宴的其目的是嘉奖新进士的才华横溢,贺他们取得优异成绩,鼓励他们爱国敬忠,报效朝廷。
这样一场皇帝亲下谕旨、大臣作陪的酒宴,足以令新进士回味一生,尤其是此后一辈子碌碌无为的那些人。
有资格参加恩荣宴的人除了纪午他们这些新进士,还有参与殿试的一应官员,诸如读卷大臣、銮仪卫使,以及受卷、弥封、收掌、监试、护军、参领、填榜、印卷、供给、鸣赞各官。
所有进士和读卷官的巾帽上都簪花一枝,花上挂一枚镶着“恩荣宴”的牌子,除状元纪继生戴的是银牌,其余进士均戴铜牌。
宴席间,丝乐悠扬,捧壶注酒。
新进士互相举杯,相互引荐交谈,谈各自对未来仕途的美好憧憬,谈各自心里的理想抱负。一个个信心满满,以往萦绕在眉宇间的迷茫与焦灼烟消云散。
坐左右主席的潘首辅和孟侍郎看着眼前的进士,恍然又见到几十年之前自己参加恩荣宴的情景,两人抛却政见与私仇,相视一笑,举杯对饮,缅怀过去的自己。
整个礼部一片喜气洋洋。
恩荣宴后的第三天,一众新科进士在状元纪继生的率领下上表谢恩,后又赶赴大郓朝的最高学府国子监,拜谒孔子神主,行释莱礼。
三月三十日,也就是殿试后第十日这天,迎来了决定各新科进士仕途高度的一场考试。
之所以说朝考能决定进士的仕途高度,是因为进士通过本次朝考被选□□的优秀者,能成为庶吉士。而后庶吉士能进翰林院学习三年,经散馆再考,合格者取翰林。
翰林,是天下读书人的终极目标。
从明朝中叶开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庶吉士自进翰林院后便被视为“储相”,即入阁的储备人才。
以明朝为例,立国二百七十六年,入阁者一百七十余人,十之八九出自翰林院。
如此,足以印证朝考的重要性。二甲、三甲新科进士无不慎重对待。
至于一甲的三人,他们不必参加朝考,直接入职翰林院。状元纪继生授正七品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授从六品翰林院修编。他们的起点比最优秀的二三甲进士高了至少三年。
朝考是礼部主持,考场设在午门,四周有铁甲护军守卫,纪律森严。
开卷、研磨,纪午看到了本次的考题,考的是官场文体,诏、论、奏议各一篇。
纪午看了题,并不觉得难,打好腹稿后就开始起草,这一次他的字写得认真又慎重。因为翰林院涉及到制诰,是以在选拔庶吉士是格外看着字写的好与不好,他虽苦练小楷,奈何勤奋有余,悟性和天赋不足,如今只能尽他可能的把字写到最好。
“哎,我要是重生在小时候就好了,从小开始练字,一定能写出一笔令人惊艳的字。”
他的野心不小,想入翰林,想入内阁,想有一人之下的权,想有挥之不尽的钱,甚至想名垂青史,不行的话遗臭万年也是好的。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129619/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12961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92.桃花床,恩荣宴,朝考)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一见一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