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小财主敛财 (3/4)
穆晓敏一百个同意啊……
张浩躺在被窝里偷听,心里真可乐。
真好啊,穆外公终于良心发现了,还值得挽救。好东西留给我,我会好好收藏的。
穆大姨和穆大姨夫目光短浅的只会把好东西卖了,吃吃喝喝图享受,更绝得是有次拿穆外公刻得印章送礼给领导,领导当时收下了,转天晚上找到穆大姨家里,把印章退给穆外公了。
穆大姨连自己单位大领导是穆外公的学生都不知道,人家领导识货啊,一看到印章就认出来了,这是老师写书法时常常拿出来把玩的,经常带在身边,也不知道穆大姨怎么弄到手的,印章上还有穆外公的名字,穆大姨和穆大姨夫近视眼,戴着眼镜都没看出来……
穆外公等人走后,大骂了一场:“家贼难防啊!”把自己房间门,橱柜都换所了,其他值钱的东西,穆外公找自己的学生,做银行主任的学生,找个大的保险柜寄存托管了……
反正很长时间穆大姨和穆大姨夫都低着头进出家门,楼洞里的住户都知道了,议论纷纷,老爷子身体棒棒的,老大就开始偷家产了,什么难听的话都有。
穆外公听到后,房门一锁,出门旅游了。
你老大偷我东西,这些流言自己受着吧。
穆大姨家里家外不是人啊,抬不起头来,在单位里人际关系也不好,一辈子做着小会计,直到退休,穆大姨的同学很多都当上单位主管财务的领导了,人家会计还替人代账拿外快,穆大姨退休后只代过一次,不到一个月就被辞退了。单位精简人员,穆大姨第一批就被精简下去,内退了。内退人员工资低,只是基本生活费。好在穆大姨夫工程师工资高,日子还过得好一些。
穆大姨夫六十出头就去世了,穆大姨家日子就难过了。
穆外公一直住在穆大姨家,每月补贴着。
穆外公临去世前绝大部分钱留给了大外孙。逼着大外孙发誓,不给穆大姨,只留穆大姨家用,大外孙的妹妹弟弟学习都不好,在家里待业,有时做临时工,时间都不长久。大外孙女经常做餐厅服务员,能干是能干,但是不漂亮眼神不灵活不会说话不会喝酒啊,每次不到1个月就从大厅调到厨房洗碗了,如果不洗碗就回家去,人家面点师招徒弟都不要她,笨字说不出口,只说孩子没开窍。穆大姨只教育女孩子,带着女儿回家呗,工作的事情慢慢找呗。
穆家大姨夫负责教育2个儿子,大儿子被教育的钱财方面管得更紧,大儿子工资不上交,只交吃饭费,其余钱和穆外公给的钱都管的紧紧的,以备不时之需啊,小弟弟临时工都不好找,天天呆在家里看武侠小说,也不巴结外公学学书画,有个谋生的手艺都行啊,咳,人都废了……
穆晓敏在娘家做月子,煤球用超支了,吴外婆叫二女婿张建设赶紧从三楼女婿家搬点下来,再不够只能找单位里吃食堂的城镇单身青年换点煤球票。
不是城镇户口的还没有煤气票。
吴外婆家和张建设家都用3#煤球,数量多,紧紧够用的。2#煤球火力大,价格要贵点,适合人口多的家庭。
吴外婆是解放之后参加工作的,只享受退休教师待遇。还好的是退休工资在一小拿,一小是市重点小学,基本上退休工资能按时发放。
那时候还有人把工资转到街道办事处,很容易拖欠。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港市企事业单位财政紧张,即使教育局把工资打到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都会把退休人员的工资挪用……延迟发工资,都能拖欠1年以上的。
那时很多厂矿都被退休人员工资和公费医疗报销的医药费压垮了。
计划经济时期风光一时的千人大的厂矿入不敷出,开不出在职人员的工资,没办法找银行贷款发工资。
机关单位,公正廉洁,清水衙门,大学生分配工作都希望到好的机关单位,比如财政局。
厂矿喜欢选择发电厂,合资企业,最好是外资企业。
想当官的去机关国企历练,最好是家里有关系,个人有能力的,能吃苦的,有聪明脑袋的,懂人□□故的,酒量好的,能歌善舞的,会点体育活动,比如篮球,乒乓球的,最好是大学生党员的,如果家里有海外关系的,最好是有钱的商人,可以回来投资家乡建设的最好……
其他的,除非你个人能力特别强,否则很难出人头地。还有军队上一大批转业干部还要跟大学生争夺重要岗位了。
要想一个城市建设的好,要有扎根城市的领导队伍,也要有人民群众的支持,重要的人才,充足的资金。
可是了,xx港市有许多华侨,有钱的也有,台胞也有,只是回来探亲,寻寻故人,都觉得内地穷啊!
吴外婆家有旁支的台属亲戚,一个老头,按辈分张浩要叫表舅爷,你都想不到老头带什么礼物回来探亲。
吴外婆作为唯一的同辈人收到的金耳环,2个加起来不到3克,金含量80。还不是千足金的。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130286/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13028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10.小财主敛财)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十月沙光赛羊汤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