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星国制度|下 (3/4)
发泄了情绪,她又转而认真说道:“何况有些时候,虽然我在拿到上级指示的当时并不能理解谛圣厅为何做此要求,但法令推行一段时间以后,却又都能实实在在看到成效,所以——”
“所以您就此认为,凡是谛圣厅下达的命令,一定是正确的,绝无例外?”南问道。
安妮婆婆郑重点头。“因为那正是出于贤者冕下的意志。所以,绝对不会有错。”
“即使看见前段时间谛圣厅高层有人因乌列利安社一事而被免职……”南将某些话略去不提,“您也仍然这么认为?”
“贤者冕下是永远不会犯错的,执政官殿下也是。”安妮婆婆回答,“谛圣厅规模庞大,供职其中的人员众多,有那么些蛀虫……大概在所难免。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圣人嘛。”
“我现在唯一的心愿,”说着,她做了个行祷礼的手势,“就是贤者冕下长久向外宇宙眺望、为我们洞悉一切谜题的双眼,不要被这群小人蒙蔽。当然了,他们也不可能为其蒙蔽。渎职之人被罢职,就是诸位贤者依旧圣明烛照的证明。”
“您倒是很虔诚呢……”
“这是自然。”
南却在想,公养制度既然是星国现行社会制度的缩影,那么gdn审核与安排当然也能体现当局对安妮婆婆所不齿的那些“愚钝”的非潜能种的态度。
然而,gdn居住片区划分却不是依据非潜能种内部的“阶层”,而仅仅只看排队时长。理由呢?
她又问:“安妮婆婆,你之前说gdn会组织同个片区的居民一起来圣堂参加祷告。除此之外,还会有什么统一安排的活动吗?”
“哎呀,这就很多了。联谊啊,舞会啊,”安妮婆婆又撇撇嘴,“我和我家老头子都不常去。不过片区负责人也劝我们说,不要对邻居太冷淡了,所以有时候就算不情愿也还是得去啊。”
当局似乎并不希望非潜能种群体内部产生隔阂,南默默想。
针对非潜能种的教育政策也是如此,除了少部分从小就在某方面显露过人天赋的孩子会被送到专门学校进行专门培养以外,整个初等与中等教育时期,非潜能种公民都是按照居住地就近入读学校的,不会以成绩或综合考评分数而被分流分化,导致好学校只收好学生、差学校只有差学生会读的结果发生。
事实上,如果不涉及移居权考试的话,那么高等专有教育资质审核,才是非潜能种们人生道路上第一次接受“筛选”。
既然标准必须存在,差异也就应运而生。
当局为何要极力修复非潜能种群体内部自然产生的阶层差异?当然是因为……南慢慢想通了其中关节,这于他们而言有切实益处了。
由于星国当前对知识的严格管控——包括但不仅限于教育资质审核的一连串措施——例行集会祷告暂且不提,教会思想早在初等教育阶段便会以巡回神父、修女亲往学校定时授课的方式渗透到文化课教育中,宗教不但与政治制度紧密相关,更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无法分割。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耳濡目染,信仰根深蒂固,如果又没能通过高等专有教育资质审核继续深造,南很难想象,非潜能种之中如何能孕育反叛与质疑的火花?退一步讲,即使存在具备条件的最初的火种,然而他们的力量太过弱小,于强者而言犹如蚍蜉撼树,所以也就约等于无。
贤者们永生不朽已是超越凡俗的力量,至于“视域辽阔,可辉及宇宙终点,洞察一切隐秘”的描述,则更令闻者为之深深叩首臣服。
正如她之前亲眼所见,走上抗争之路的多是潜能种。因为这些人了解更多,也更可能意识到“神”与人之间的壁障或许并没有一开始料想的那般不可跨越:一旦对强者的力量有所质疑,那么离对强者本身的信服产生动摇,也就不远了。
比起思考占据人类总人口数大多数的非潜能种如何认识星国制度,倒不如思考潜能种怎样看待它的问题……就像南在第一篇论文里写到的那样,在广大人民群众之间,“贤者集团的统治基石依旧稳固”,而在真正有可能也有力量动摇贤者集团统治的那群人中,异端却生生不绝。
如果星国现行制度存在缺口,如果不同阶级存在纷争——如果真的存在这种可能性的话,那么一定是从潜能种而起。
所以,当局希望非潜能种群体内部保持和睦,结成稳定,一来可在旧矛盾悬而未决的情况下不致增生新的矛盾,二来潜能种的关系者中也有许多是非潜能种,从某种意义上讲,团结非潜能种,也就可一定程度遏制潜能种的背离。
不只gdn公养制度与教育政策,倘若南放眼去看社会各处,她恐怕能看到更多呼应此种目的的法令。
毕竟,“在教会最高思想方针指导下,本时代任何政令规章都是紧紧围绕主旨而制定出来的”。没有实际意义的东西,在这个国度根本就不会存在。
泛人类帝国的倾颓除了不朽者、泰亚虫族侵略的外因,更在于长久隔绝的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到了星国时代,不再有贵族或平民的说法,而是换成了潜能种与非潜能种。一个强调血统一个看重力量,南说不上哪个更好,却觉得它们追根溯源其实并无本质区别。
云图老师曾说,学会已着手研究将非潜能种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136181/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136181.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82.星国制度|下)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照聆君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