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历史小说 » 铁血魏晋南北朝最新章节列表 » 番外篇38 南梁代齐 2 (1/2)

番外篇38 南梁代齐 2 (1/2)

文/胡马啸西风
铁血魏晋南北朝 | 本章字数:95.98万字 | | 铁血魏晋南北朝txt下载 | 铁血魏晋南北朝手机阅读

上一章我们说到萧衍否决了叛军一众将领“集中兵力,攻取郢城”的战役实施方案,改为“步步为营,同时围困和包打鲁山、郢城”的常规方案。单从战役角度看,我感觉萧衍的方案实在乏善可陈,完全没有其手下先锋官王茂的方案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萧衍是久经战阵的名将,难道他指挥战役的能力就如此平庸?这里面有什么隐情呢?

其实我们如果实实在在站在萧衍的立场,从战略的角度去分析他的所作所为,就会知道期间的玄妙之处了。

我们知道,貌似众志成城的“叛军”团体,其实是有着泾渭分明的划分的。雍州的萧衍和荆州的萧颖冑共同推举荆州刺史萧宝融为主子,成立的这么一个“反叛联盟”,不用说,会天然分成“雍州军班子”和“荆州军班子”两大派系。我们在“萧衍起兵”的章节还跟大家说过萧衍的谋士建议萧衍先行控制萧宝融,“挟天子以令诸侯”来挟持荆州势力,虽然动议被否决,但萧衍绝对不是善男信女,他深谙“权力的意义”,早就洞悉了期间的奥秘,深知“萧颖冑的荆州军”只是他暂时的“盟友”,如果不能善加利用,好好控制的话,荆州军在未来势必成为自己的“劲敌”。

有了上述大背景的知识储备,我们再来回看下郢州战役的部署情况。雍州兵是沿汉水南下,而荆州兵是沿长江东进。顺理成章的说,每攻取一地,汉水沿岸自然成为雍州兵的势力范围,而长江沿岸则成为荆州兵的势力范围。我们再来看看郢城和鲁山的位置,郢城位于长江南岸,荆州兵沿江东下,会很轻易到达,而雍州兵要用兵江南,则势必跨越汉水、长江两条大江;而鲁山则位于长江北岸,汉水南岸的三角洲地带,对于雍州兵来说,更容易就近攻取和长期占领。我们知道反叛军是以雍州兵为主,没有雍州兵的参战,只靠荆州兵的实力,是很难啃下郢州首府郢城这块最大也是最重要的骨头的。所以,以王茂为首的战将们,从快速取胜的角度,建议集中雍州、荆州精锐,强攻郢城的方案是充分考虑敌我双方实力对比的明智之举。

但政治家和将军们的视角往往存在极大的不同,如果我们站在萧衍“雍州兵”的角度来看的话,“郢州兵”是现在的敌人,而“荆州兵”则是现在的盟友和未来的敌人!如果按照王茂等人的建议,雍州、荆州兵一起强攻郢州,则定会大大减少荆州兵的伤亡,而增加雍州兵的用兵难度,更有甚者,雍州兵跨过汉水、长江两条天然大江南下作战,将把自己的侧翼彻底暴露给驻扎在鲁山的房僧寄,因此产生的巨大伤亡将不可避免……如果战争如此发展的话,则就算叛军可以迅速攻克郢州,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雍州兵的实力必然会大大削弱。我们用简单的数学公式来大致描述一下(数字代表实力和兵力):假设战前雍州兵是6,荆州兵是4,郢州兵是5,那么攻克郢州后,雍州、荆州损失为4(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由于战役以雍州兵为主,考虑到鲁山方向的威胁,则雍州兵损失3,而荆州兵损失1,于是雍州兵和荆州兵的比例则由战前的6:4,变为战后的3:3,显然雍州兵和荆州兵战前战后的实力差距在缩小。而这种情况是萧衍万万不愿意看到的。

而萧衍的战役部署则清晰的很,就是雍州兵包打鲁山,荆州兵包打郢城,一边一个大骨头,童叟无欺。虽然萧衍派前锋部队支援荆州在郢城方向的战斗,但也不会伤及雍州兵主力,无伤大雅之举,还能显示自己的大公无私。如此这样,当郢州最终被攻克时,雍州兵和荆州兵也是同时被削弱,而战后雍州兵和荆州兵的实力差距反而被拉大了。还是用数学公式演绎一下:战前雍州兵是6,荆州兵是4,郢州兵是5,那么攻克郢州后,雍州、荆州损失各为2,于是雍州兵和荆州兵的比例则由战前的6:4,变为战后的4:2,比例差距反而变大了。萧衍的小算盘打的不是一般的精明啊。

但万事都是有利有弊,有舍有得,萧衍如此用兵,从纯军事角度看就犯了“平均用兵”的大忌,战役被拖入持久战将不可避免。史载中央军郢州刺史张冲和镇守鲁山的房僧寄顽强抵抗,战争一打就是小半年,此时,天气逐渐转热,公元501年的夏季如约而至……

史载夏6月,南齐皇帝萧宝卷派遣吴子阳、陈虎牙等十三军沿长江西上,增援郢州,推进到巴口(湖北省黄州市)附近。眼看中央军大举来援,大有把叛军反包围的趋势,萧宝融立即派遣卫尉席阐文(其实是萧颖冑派遣)前往萧衍大营犒军,并携带萧颖冑等人的建议给萧衍。

席阐文对萧衍说:“尚书大人(萧宝融此时已经称帝,萧颖冑被封为尚书令,萧衍被封为尚书左仆射,比萧颖冑低一级,雍州荆州的内斗可见一般),自我军起兵以来,我们的军队分散在长江两岸,战争已经进行了半年有余,当时我们没有集中力量攻克郢城,攻取西阳、武昌、江州等地,出奇制胜的时机也已经丧失。如今萧宝卷的援军已经近在眼前,不如我们向北魏帝国靠拢,请求支援,仍不失为上策啊。”

搞政治的人都对对方的权术心知肚明,当年萧衍为啥不采取“集中力量强攻郢城”的小私心,萧颖冑如何不知?如今战争打的如此胶着,萧颖冑通过席阐文的嘴向萧衍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并建议向北联合北魏,共同对抗萧宝卷。从这段隔空传话

(快捷键 ←) 上一章:番外篇37 南梁代齐 1章节列表下一页:番外篇39 南梁代齐 3(1/2)(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