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17章 (2/2)
黎或心里细细斟酌,要东西一时半会想不出到底什么好,要不还是钱吧,有钱的感觉最好,虽然略显功利。
陈湘见他不开腔,回问:“没什么需要的吗?”
“谁说的?到时候再说。”
陈湘笑笑,“ok的。”
透过车窗,黎或目光放向稻田外的远方,白云下的层层远山一重高过一重,苍青的植被和刚去过的北方不一样,并没有因为冬的到来而变得枯黄。
这是董木鱼最熟悉的乡道,他想象着她平时坐在客车上,是不是也会和他一样会盯着一路的风景观望。
黎或边想边看,他忽然身子直了直,“妈,天天谁负责喂鱼?”
陈湘眼睛一亮,“你想帮忙吗?”
“啪,”黎或击掌,“这个想法不错,也算你工资没白给。”
陈湘眉头耸起,“算了吧,你还是负责考大学,其他事不需要你掺和。”
黎或挺着肚皮摊在座位上,忖着,居然不信我。
“你到董奶奶家,别和在学校一样,别给人家找麻烦。”
“知道了,”黎或回得不耐烦,他又不是去找麻烦的。
陈湘嫌叮嘱得不够,“晚上我能来接你就来接你,不能来你就坐客车回来。”
又开始叨叨了,黎或不耐烦,“我又不是三岁小孩!”
董木鱼家离木鱼镇中心行车距离三分钟,街角拐个弯儿就是了。
将车靠边停,陈湘带着黎或穿过一方还有秧苗桩子的冬水田。路两边,万年青搭成的拱门让里面的小院子有曲径通幽的美妙。
少年心砰砰跳。
大门关着,兴许没人,他平下心来细细观赏眼前的院子。
整个云谣的乡村都习惯用青砖砌墙,但这里的房子窗户和阳台设计得错落有致,房顶上瓦砾与水泥板各占一半。看成色,算来有些年头了,但风格竟如新修的别墅一样,与其他民房有天壤之别。
住在这里的人,应该有别致的闲情吧!
不知从哪儿钻出来一只黄狗,冲来人“汪汪”叫。叫一声,尾巴也跟着左右摇,看样子不像是防盗,应该是知会屋子里的主人。
果不其然,陈湘和它打招呼,屋子正门便缓缓启开。
黎或心又紧起来,原来有人。
出来一位略胖的老人,黎或想这应该就是陈湘给他讲的董木鱼的奶奶。
少年笑着喊对方,“奶奶好。”
早听陈湘陈湘说他有一个和木鱼一般大小的儿子,却不曾料到,原来就是木鱼曾回家说的那个活泼的新同桌。
奶奶笑呵呵,“孩子,快进来坐,外面冷,”一边说一边提一个烤火炉到靠墙的沙发边。
黎或得令,一跃而前,坐过来,无处安放的双手伸到火炉边,还没打量四周环境,目光驶向茶几上的一本水彩笔绘图那不就是开学的时候她在画的那副金鱼嘛。
难道董木鱼还有个弟弟或是妹妹?
奶奶端来两杯滚烫的茶叶水,陈湘接住了一杯,黎或反应慢板拍,正要伸手接,奶奶笑盈盈看着茶几,“这是隔壁毛睿睿的。”
黎或点头,“哦,我还以为董木鱼有个弟弟妹妹。”
黎或还不知道董木鱼是爷爷奶奶收养的,陈湘打断他的话,“别瞎说。”
“不碍事,孩子嘛。”
原本黎或觉得他妈打断他说话是常事,但听奶奶的回话,他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
“你们娘俩先歇会儿,还有一个汤,马上开饭了,”奶奶招呼好他们娘俩,便撤身去厨房。
陈湘觉得麻烦她老人家,挺不好意思的,“董伯娘,您别管我们,还不饿。”
厨房内传出老人的声音,“不吃饭哪成?”
“麻烦您了。”
正巧,董木鱼从镇上买酱油回来。
透过大门,院子边上的万年青拱门内,少女的身姿渐渐靠近视线。今儿兴致好,她边走边哼曲儿。
黎或站到门外迎接,话得很官方,“董同学回来啦!”
唰唰唰,董木鱼呆在院子里,脸红得像蒸熟了的螃蟹。
这时候,奶奶的声音也传到出来,“木鱼,你同学来了!”
去厨房帮忙的陈湘,从侧门出来,董木鱼怯怯道:“陈阿姨好!”
陈湘出来,笑着结过她手里的酱油。
董木鱼两手一空,看看陈湘的背影,然后朝客厅走去。
黎或一本正经道:“我和我妈还有你奶奶说了,这个寒假,我要来和你一起学习。”
董木鱼听得一愣。
黎或接着轻轻在她耳边,“这样我就可以天天见到你啦!”
董木鱼没答话。
黎或示弱,“你是不是不欢迎我啊?”
董木鱼忍不住回他,“不是。”
黎或的手背在下巴上擦擦,会心笑道,“那就是欢迎了。”
脸皮厚的少年总是很容易给自己找台阶,董木鱼发现,她根本没机会说她到底欢迎还是不欢迎。
她不敢看他的眼睛,尽量控制心跳,低声,“那你可得好好写作业。”
黎或连声说“好”,“我还要和你一起考大学呢。”
董木鱼非常不自然的,“好。”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147145/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14714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17.第17章)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二三图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