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网游小说 » 唐朝那些事儿最新章节列表 » 第98章【大周帝国】 (2/3)

第98章【大周帝国】 (2/3)

文/朝月清风
唐朝那些事儿 | 本章字数:1142.04万字 | | 唐朝那些事儿txt下载 | 唐朝那些事儿手机阅读
勾掌诸司百僚俸料、公廨、赃赎、调敛以及内外经费,类似于现在的国家审计局,地位开始显赫。但王朴本人的资历较浅,而且比部郎中的品位不高,只有正五品上,还算不得国家大员。

直到柴荣即位的第二年(955年),各项改革都步入了轨道,开展得也是如火如荼。柴荣面对着这么大好的局面,心里非常高兴。有意再加一把火,便自拟题目,命群臣每人献上《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平边策》各一篇。柴荣手下这些臣工们,也都是有真材实料的。像这种命题作文根本就难不倒他们。所以接到旨意纷纷关起门来,挥起大笔,没用多久,全部交卷。

柴荣收卷之后一一细读,看来看去。觉得哪篇文章看着都花团锦簇,细读之下又是空洞无物,心里十分失望。直到他看到王朴做所那篇《平边策》之时,突然间眼前一亮。王朴这篇《平边策》,立论深刻,条理清晰,对时局的分析鞭辟入里,可以说是字字珠玑,句句都是真知灼见。柴荣看罢大喜,立刻将其提拔为左谏议大夫。知开封府事。其后更是将其一路迁升至宰相,最终使他成为自己手下头号的改革干将。

王朴的这边《平边策》,是一篇可以同《隆中对》相媲美的策论,因全文较长,所以不在正文中赘述。这篇策论大致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内政,主要讲如何革新和振兴。认为“唐失道而失吴、蜀,晋失道而失幽、并(河东),”要想不走他们的老路,就要“进贤退不肖”。“用能退不能”,要用“恩信号令”结其心,要用“赏功罚罪”尽其力,要用“恭俭节用”丰其财。要用“适时徭役”阜其民,这些思路跟柴荣完全一致,但是王朴把它提炼出来,成为一套完整的政治口号,念起来还很押韵,所以深得柴荣的赏识。

而王朴在《平边策》第二部分中。所讲的则是如何才能一统天下,这对于柴荣来说就更加重要了。王朴认为,后周坐镇天下中央,南有吴、西有蜀、北有北汉和契丹,三面受敌。在这三个方向上的敌人中,北面的契丹最强,而北汉虽弱,但有契丹做为后援,所以难以轻取。而南方的吴国(南唐)最富,而且打仗又不行,很容易搞定,所以应该先对南唐开刀,并详细说明了该如何对其开刀。这就为后周王朝削平天下定下来一个“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主基调,这个观点是非常务实的,而且这一观点,最终也成为了后周、北宋两代领导人进行统一战争的主要思路。

王朴提出这个“先南后北”的战略思想是有来头的,因为自唐末以来,天下大乱,在长达八十余年的时间内,整个中华大地乱成了一锅粥。同时如果以江、淮为界,在中国的南北两侧,又各有乱法不同。

在江、淮以北,先后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虽然这五朝更迭的速度非常快,存在的时间也都不长,但它们是以先后更替的形式出现的,并且在它们享国期间,基本上都统一了中国的北部。所以给人感觉这几个朝代虽然乱,但是还算乱的比较有条理。而在此期间,中国南部乱得却是一踏糊涂,叫人丝毫摸不到头脑。

南方自唐末以来,先后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闽、吴越、荆南、楚、南汉等九个割据政权,它们与北方的北汉及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并称为五代十国,这就是五代十国的由来。但实际上,在这段时间内,出现的割据政权还不止这些,至少还有李茂贞在凤翔建立的岐政权;刘守光在幽州建立的燕政权;南唐灭闽后,由留从效建立的漳泉(在今福建境内)政权;南唐灭楚后,由周逢迎建立的湖南政权。这些也都是确实存在过的独立政权,但并没有被计算在内。这主要是因为这几个小政权存在的时间比较短,对当时的影响也比较有限。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管是五代十几国,都没有五代十国说起来气派。

在五代十国中,各个割据政权并不是同时存在的,其中前蜀是后蜀的前身,吴是南唐的前身,岐、燕、闽、楚在柴荣称帝前就已经灭亡了,北汉在后周的北方。所以到柴荣时代,在他西、南这两个反向上,就只有后蜀、南唐、吴越、荆南、南汉、漳泉、湖南等七个割据政权存在。其中南汉远在岭南一带,辖境大致为今天的广东全部和广西大部。吴越控有两浙之地,辖境大致为今天的浙江、上海全境,及江苏省南部。漳泉在今天福建境内,辖境只有漳州和泉州。湖南政权大致占有今天湖南的全境,这几个政权都不与后周接壤。而且除南汉以外,都有内附于周朝的倾向,所以不是柴荣的敌人。

与后周接壤的有三个政权,分别是后蜀、南唐和荆南。其中荆南是武兴王高季兴所建,仅辖有江陵(今湖北江陵)、峡州(今湖北宜昌)、归州(今湖北秭归)三州之地,领土面积非常狭小,又一向奉后周为其宗主国,连年号都跟着后周走,自然也就不在敌对行列。所以真正需要柴荣去对付的只有后蜀和南唐这两个国家,而其中的后蜀则有幸成为了柴荣的第一个军事打击目标。

后蜀的建立与当年后唐的那场内乱有直接的关系,两者之间互为因果。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底,庄宗李存勖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派长子李继岌和枢密使郭崇韬出兵攻打前蜀,仅七十天就将前蜀灭亡。但在这之后,国内盛传郭崇韬要据蜀地造反,这就引起了李存勖的极

(快捷键 ←) 上一页:第97章【大周帝国】(2/3)章节列表下一页:第99章【大周帝国】(2/3)(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