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网游小说 » 唐朝那些事儿最新章节列表 » 第十一章【一代英主】 (2/2)

第十一章【一代英主】 (2/2)

文/朝月清风
唐朝那些事儿 | 本章字数:1142.04万字 | | 唐朝那些事儿txt下载 | 唐朝那些事儿手机阅读
南粮北送”这一难题。

隋炀帝推行大运河工程主要有三个动机,这三点最终都实现了,大运河也确实泽被后世,造福万民,但为华夏百姓立下盖世奇功的杨广却最终身败名裂,被后人唾骂千载,这未免令人感到颇为心寒。

在如今的办公室文化中,一向是“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无错”,尸位素餐混日子者逍遥自在,毫无风险;做实事者反倒常因百密一疏,做事未达完美而被众多无所事事的闲人痛斥指责,甚至最后因之丢官受责,这无疑与过去达成了一种古今怪诞文化的统一。

当然,除了希望能让大隋变得国富民强外,杨广大修运河也未尝就没有半点私心。以他素来重视身后名的性格来看,很可能也希望藉着大运河这个泽被后世的工程在史书上留下千古英名。同志们记住一点,历史都是有胜利者来写的,大隋王朝经历二代一灭就被大唐王朝扣了个这样的千古罪名,漂唱,渐隐自己父亲的妃子,弑父杀兄,都统统给杨广在上了。

我从来就不相信什么真正的历史,小学教材都是货诱人的。众口铄金隋炀帝执政共十四年,与大多数人印象中不同,在前一多半的时间里,他都堪称是一位勤于政事的君主。杨广很少呆在京都的皇宫之中,更不会把精力放在与妃嫔嬉戏之上,他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到了在全国各地巡游视察之上。

隋炀帝在即位的第三年便北巡榆林,直至突厥启民可汗的大帐;第四年又出长城,巡行塞外,直至五原;6o9年,他西行到张掖,接见了许多西域国家的使者;615年又北巡长城,威慑北胡,足迹可谓踏遍了西北各处。

杨广四处巡行并非为了游山玩水,而是希望沿途了解各地的风土民情,好让自己能够了解国情,合理执政,不为手下臣属所蒙蔽。其中一些巡游还伴随了开疆扩土,扬大隋国威,强化国防,在政治和军事上威慑周边各种势力等目的。此时的杨广雄心勃勃,眼光长远,态度积极,处处表露出一种明君的气象。

历数各朝君王,有几个皇帝肯为了国家的稳固发展而如此不辞劳苦?又有几个皇帝能在那个只有木轮车的年代,不畏艰辛地亲征到青海、蒙古、辽东等塞外苦寒之地呢?

然而在大唐建立之后,杨广四处巡行的勤政表现却被新朝刻意丑化,竟然将他的初衷歪曲成了性喜游乐,进而又变成了他劳民伤财,为了自己玩乐而不顾百姓死活的铁证。

令人遗憾的是,如今这种荒诞不经的说法居然已经成了主流言论,令大多数人都深信不疑。其实这种诋毁的破绽非常明显。就以西巡张掖而言,主要是为了打通丝绸之路,有着鲜明的开疆扩土、经营商贸的动机,又岂能偏颇地归结为游山玩水?

而且西部大漠边关的环境恶劣,当时的交通又极其不变,根本就不是游乐的好地方,杨广不疯不傻,跑那儿游玩做什么?其实隋炀帝在历次巡游中历经了不少艰难和危险,曾在海拔三千多米,终年温度在零度以下的峡谷中遭遇暴风雪,士兵冻死大半,随行官员大都失散,杨广自己也吃尽了苦头,狼狈不堪。

而615年北巡长城,则是因为之前征辽失败,所以希望藉此激励军队和百姓的士气,完全是一腔为国之心。此行艰难危险,最终杨广还被数十万突厥大军围在雁门,差点作了俘虏。可如今有些人居然说他这次巡游是为了去塞外游玩赏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哪个皇帝会到危险的边界上游玩赏景呢?脑子进水了不成?显而易见,为了糟蹋杨广的名声,很多人已然连脸都不要了。

(快捷键 ←) 上一页:第十章【一代英主】(2/2)章节列表(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