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她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出。
柳永的一首《雨霖铃》词,是描写与一位恋人惜别之佳作,写得委婉凄恻,意情尽致,读之叫人心动: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词的上篇,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情景。
暮色沉沉,滂沱的暴雨之后,寒蝉凄切叫个不停。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帐里,为他摆筵送别。面对美酒佳肴,毫无情绪。
无心于酒,有心于情。留恋处,兰舟催发。君泪盈,妾泪盈,流泪眼看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只能是无语凝咽。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要千里之别,天南海北地分离。也是由于惜别的酒,使人的感情更无法控制。
多情自古伤离别,特别是,在这冷落清秋节时候,孰能无情,谁能无恨~
今宵酒醒何处,词人想酒醒后,舟临杨柳岸边,晓风一吹,残月挂在柳梢头。
“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本首词的警句。
这个景色,这个场面,谁都见过,谁都经过,谁都能想象到,最普通、最平常的景物,却给人留下最深刻、最难忘的印象。
据俞文豹《吹剑录》云我词何如柳七,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之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喝大江东去。?”
这也说明,柳永写的是婉约词,苏东坡写的是豪放词。
过去在一起,良辰美景,如胶似漆,叫人难忘。
这次要分开一年多,一切都是虚设,就是有千种风情,向谁诉说,以问句结束,给人留下想象空间。
柳永最擅长写离情别恨,儿女情长的婉约词,他的一首《婆罗门令》词,也很有代表性:
昨宵里恁和衣睡~
今宵里又恁和衣睡。
小饮归来~
初更过~
醺醺醉。
中夜后~何事还惊起,
霜天冷~
风细细~
触疏窗~闪闪灯摇曳。
空床展转重追想~
云雨梦~任枕难继。
寸心万绪~
咫尺千里~
好景良天~
彼此~
空有相怜意~
未有相怜计。
这首词,很像《雨霖铃》的续篇。
写羁旅者与情人分手后,旅居异乡,孤独寂寞。晚上借酒消愁,半夜醒来追思。
把词主人的相思苦、离别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昨夜和衣睡,今夜又这样和衣睡,表现了羁旅者孤独寂寞,生活单调,腻味,连衣服都懒得脱。
虽是独自小饮,也喝到初更过,醺醺醉。在酒的麻醉下,忘掉眼前的痛苦,迷迷乎乎入睡。半夜后,又醒来,霜天冷,风细细,孤灯摇曳。
空床上翻来覆去,回想追思。刚才梦中相会,最可恨,云雨梦,难相继。寸心万绪,彼此空有相怜意,可惜没有相会计。
此外还有晏殊,晏殊,字同叔,江西抚州市人,是宋朝有名的神童,7岁能为文,17岁赐进士出身。
宋仁宗时官至宰相。
其词多写四季景物、男女恋情、饮酒吟诗、离愁别恨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
语言婉丽,音韵和谐,工巧凝练,意境清新。善于捕捉事物特征,熔铸佳句,脍炙人口。
《宋史》三百十一卷称他“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
《宋史》又称他“性刚简,奉养清俭。文章瞻丽,应用无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
叶梦得《避暑录话》中说:“晏元献公虽早富贵,而奉养极约。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每有佳宾,必留,亦必以歌乐相佐,谈笑杂出,稍阑,即罢谴歌乐,曰。乃具笔礼,相与赋词,率以为常。”
晏殊的词写得高雅富丽,带有一种凄婉的情调,风格自高。
如他的三首《浣溪沙》词。
《浣溪沙》其一: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作者悠闲地在小园亭台下,听一曲新词,喝一杯酒。
想到去年,也是这样的天气,也是这里的小园亭台。
然而在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岁月流失,夕阳西下,都是不可逆转的。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这首词的名句。对仗工整,文词美丽,又富含很深的哲理: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失。<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153935/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15393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二百六十七章 诗酒财气大词人)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参见大总管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