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幽,并两镇不仅拥有强大的骑兵,还根据民族部落的不同特点,组织了不同称号的军队。
但用契丹人组成军队并直接投入军阀混战的战场,则首见于刘仁恭割据幽州时期。
因此,所谓“契丹银鞍直”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形成或出现的。
兵员构成以契丹人为主,配备的马具(鞍)质量佳好,多以银叶镶嵌,故名“银鞍直。”
其实,“银胡禄”与“银鞍直”(或契丹直)一样,都是藩镇或割据政权利用游牧民族长于骑射的特点组织的军队。
“银胡禄”可能善于射术,“银鞍直”可能长于骑战,它们都是当时军阀割据集团对地区民族资源利用的直接结果。
李存勖建立的“契丹直”军事组织即由此而来。
至于“银鞍契丹直”及其历史结局的话,王思同逃奔太原时为后梁开平元年(907年)。
此后,史籍在记载太原的军队时就经常见到契丹骑兵,如晋王李存勖天佑十五年(918年)八月“大阅于魏郊,河东,魏博,幽,沧,镇,定,邢,沼,麟,胜,云,朔十镇之师,及奚,契丹,室韦,吐浑之众十余万,部阵严肃,旌甲照耀,师旅之盛,近代为最。”
此次阅兵包括了契丹人在内的诸多游牧部落。
《资治通镒》对此事记载得更加明白:“晋王谋大举人寇,周德威将幽州步骑三万,李存审将沧景步骑万人,李嗣源将邢沼步骑万人,王处直遣将将易定步骑万人,及麟,胜,云,蔚,新,武等州诸部落奚锲丹,室韦,吐谷浑,皆以兵会之.八月,并河东,魏博之兵,大阅于魏卅。”
除去各镇的兵力外,契丹等游牧民族的兵力也有数万之多,且其来源皆属“山后”或“山北”地区。
这说明服从太原晋政权指挥与调动的契丹等游牧民族部落,并不是契丹本部而是居住在“山后八州”地区的游牧人口。
他们自唐朝以来世代居于此,不仅成为幽州藩帅用兵中原的主要力量,也成为燕,云地带用以抵御契丹等游牧民族部落南下的主要力量。
那么,后唐庄宗李存勖是否也有专门以契丹人组建的军队呢?
除前述王重裔曾经“事庄宗为厅直,管契丹直”。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153935/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15393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三百章 银鞍契丹直)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参见大总管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