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解释道:
“远交、近攻、合纵、连横之策,乃腐儒所为也。如今天下当以一个离字无所不图也!”
“如何离法呢?”
吕不韦追问道。
“六国互离则力弱,君与臣离则国弱,官与民离则势弱。有此三离,六国则乱,乱则浑水之中可摸大鱼也!”
吕不韦听后方才觉得自己大彻大悟,连连大赞着李斯,当即就给李斯封官加赏。
当天晚上吕不韦做了一个梦。
梦中自己正在山上游览风景,看见一处高台,欣然而上,极目远眺,所有风景尽收眼底。可是高台之上,还有高阁,他接着又登了上去,白云在身边飘荡,触手可及,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高阁之上还有一架天梯,吕不韦顺着天梯又爬上去,只见琼楼玉宇,仙鹤起落,四处仙乐飘飘。原来已经进入了天界,他正惊喜不已间,忽然脚下落空坠入了无底的深渊。
吕不韦醒来后,心里感觉很不踏实,所以一个劲儿地琢磨着:
“福兮祸兮?祸兮福兮?……”
他独自想了半天还是没有弄明白,一下记起了昨天半路上遇到的那位算命先生,何不去向他请教请教呢?
等他到了那里的时侯,算命先生早已经不见了。只是在桌子上,留下了一张空白的纸条,上面却一个字也没有写。
他拿起了空白的纸条,就去找另外一个算命先生给自己验算验算,哪知道那个人看过纸条后,双手发抖,嗓音发哑,马上收拾起卦摊扭头就走。
吕不韦大为震惊,心情当场坏到了极点。
此时徐福带着徒儿赵高也游历到了咸阳城中,看到街上有同道中人在摆摊设点,于是也凑了过来,看看究竟。
师徒二人正好停留在了吕不韦的身后,见此情景,徐福手指着空白纸条,向正在低头看着书的赵高问道:
“书呆子,你说这是什么意思呢?”
“必死无疑。”
赵高抬起头瞧了一眼纸条随口回答道,然后就满不在乎地继续看起了他的书。
吕不韦回到家后,反复思考,细细琢磨,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原来“白纸无一”的意思就是必死无疑啊!
虽然说宰相肚里可以撑船,但毕竟是关乎生死的大事,吕不韦不由得心里隐隐约约了起来。
秦王广开言路,招贤纳士,四处张贴考试榜文。
赵高看着榜文,觉得求取功名的机会已经来临,恭敬地对徐福说道:
“师父,我昼夜苦读,勤奋学习,就是为了有朝一日求取功名,我想我可以去应试了。”
徐福心想,也该让这个孩子落脚了,天天和自己游历会耽误了他的前程。可是对他又有一点儿不放心,所以说道:
“赵高,我总觉得你名字里这个高字有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意思,如果把名字改为赵正,以此作为你的座右铭,也好用来督促你将来专心为国、为民、为天下计。”
赵高听后说道:
“师傅说得对,但是赵高的名字是父母所起,如果现在改了,以后怎么向他们交代呢?这样不是有违父母之命,大不孝吗?”
徐福听他说得也不无道理,就说道:“也罢,不过师傅曾经嘱托你的事情你可一定要紧记在心!你自己好自为之。”
赵高起身再三拜谢,辞别了师傅后,就直接去了考场。
今天的考题是《秦论》
众多考生们抓耳挠腮,总是不得要领,以致于无法下笔。
有得才思敏捷,略加思索后,就开始认真书写了。
而考场的监考官正是李斯,他身负为秦王选拔人才的重任,丝毫也不敢含糊。
他走过来,走过去。挨着一个一个考生,细心地考察着。
其中有一个考生让他感到非常奇怪,他桌上的笔墨纸砚,原样放着,根本就没有打动过。而且他还在如此重要的考场是手里竟然拿一本闲杂之书《山海经》在饶有兴趣、神态自若地看着。
再看他的衣着也不像是富家子弟,李斯出于一个监考官的责任专门走到了他面前,提醒道:
“已经剩两个时辰了,再不动笔就要交白卷了。”
可是考生头也不抬,两眼直盯着手中的书对他说道:
“不忙,不忙。”
李斯看了看沙漏,已经剩一个时辰了。快步又走到了这位考生面前,高声提醒道:
“只剩一个时辰了。”
“不忙,不忙。”
考生还是原来的老话。
李斯不由得有点儿生气,他说道:
“孺子不可教也!”
然后甩袖而去。
直至等到剩下只有半个时辰的时候,这位考生才草草动了笔墨。
李斯眼盯着沙漏已经流尽了,马上宣布道:
“停笔交卷!”
再看那位心不在焉的考生,他交上来的果然是一份白卷,李斯看着不由得大怒:
“你今日来应试,难道是要戏弄本官否?”
这考生正是赵高,他却不慌不忙地回话说:
“上官岂不闻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乎?只看表面文章,怎么可以能洞察事情的真相呢?”
说着就将自己手中的白卷翻了过来。
李斯仔细审阅白卷背面上写的文章,只见字体秀美,段落整洁,内容是: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雄心壮志。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李斯看完后连连惊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156598/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156598.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二十五章 初露锋芒)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高之潇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