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历史小说 » 兴唐最新章节列表 » 第二百五十一章 砥柱 (2/3)

第二百五十一章 砥柱 (2/3)

文/午后方晴
兴唐 | 本章字数:1170.96万字 | | 兴唐txt下载 | 兴唐手机阅读
间,没有办法治理的。因此许多人,包括隋文帝的宇文恺,然后到阎立本,都在打这根石柱的主意。

除去这根石柱,不但使主流没有危机,这根巨柱存在,也使水流更为汹涌澎湃,除去了它,水势会相对平缓一些,至少没有分流漩流出现,又能在枯水时季,派出民夫治理暗礁。

因此,治理关中的漕运,千万干系,全部集中在这根石柱上了。

唐朝并不是没有治理过,开国之初,关中人口还不多,供给充足,因此调运很少。但到后来,人口增加,虽然自古关中富足,可是地域狭隘,产不足供,于是在父亲登基后,修了一条洛阳到关中的陆路,从陆路运费可想而知的。每两斛运费达到一缗钱,也就是一斗粮食仅是运费就达到了六十多文。这显然是不行的,如遇灾年,这样的运费加上本身粮价,逼近百文。每斗米不要百文,只要达到了五十文,百姓就能饿死人了。吃不起!

然后又在显庆元年(656年),看到因为送租到关中,死了无数百姓,于是苑西监褚朗上奏,建议凿三门山为梁,也就是到了这段河面后,将船舶泊靠岸边,从陆路转达下游。看起来也是一个办法,只有十几里路,周转一下,不象从洛阳到关中是八百里的道路,运价不高。于是李治让六千士卒凿山开路。然而山石坚硬,事情又不果。

可办法总得要想的,当时没有晒盐,黄河下游百姓依靠河东解盐为食,关中又依靠山东两淮粮食,于是将作大匠杨务廉又凿三门山栈道,便于纤夫挽舟。可是不好的事时常发生。有时候因为绳索绷断,有时候因为水流急拉不上去,有时候因为冲击于暗礁之上。经常有船只沉没,船舶沉没,或者绳索倒拽,又使纤夫坠于急流之中。所以民夫经常逃跑,官府无奈,只好系其父母为质。于是两岸百姓皆以为苦。当然,也能混一口饭吃,可这个饭用命来换,多少不值。再说,大多数时候是力役形式拉纤的,连饭都混不上。肯定没有百姓愿意的。

阎立本没有想出解决之道,但用了心,各种地形建议,都一一记录下来,甚至这段河面有什么礁石都一一记录,连每个礁石的大小,之间的距离,都一一收录。

李威也不知道,这就是鼎鼎大名的三门漕运。不但在李治手,后来在唐朝历代各帝王手中,除了武则天定都洛阳外,其他帝王多有治理,可都没有见功。

只是看了后,想到一个与韦弘机一样的字:难。

心中还是不信邪的,看过后,带着一队侍卫,以及韦弘机,还有韦弘机找来的十几个石匠,皆是从将作监临时找来的,没有全带,找了几个年青强壮会骑马的石匠带上,一路东上。

没有用车驾,骑马很快的,当天晚上到了潼关休息,第二天下午到了陕州再次休息。想治理这段河面,需要当地人做向导,见了陕州的官员,又让他们喊来熟悉河面的船夫,以及纤夫。

第三天早上,带着侍卫以及几个官员,相关的船夫与纤夫,一大群人就到了三门峡。

道路越来越崎岖,还没有转到河面,就听到号子声,以及水流冲击河石的奔雷声。没有立即看纤夫与来往行驶的船只,不是没有慈悲心。关中那么多人,不但是粮食,还有其他各种物资,都需要调运。就是迁都洛阳,这段漕运还要继续进行。想进行,就得死人。根治才是唯一的途径。

来到崖边,看河面。

天色尚好,晴空蔚蓝,万里无云,也没有因为两岸皆山,雾气阴森,看得很清楚。卷宗上说得很祥细了,还没有亲眼看到震撼。浑浊的河流向东南方向咆哮而去,带起一个个漩涡。特别是两岛阻挡,仿佛让黄河愤怒了,使劲地拍打着两岛,浪花飞溅如雪。一层层的水珠,象是站在山崖上,都溅了上来。

因为撞击,又发出如雷的吼声。不要呆在船舶上,就是站要崖顶上,都为之色变。

韦弘机苦笑道:“殿下,大江臣没有去过,可臣在这里却看到了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李威只是沉着脸,没有吭声。长江他也没有去过,戎州那一段只能算是上游,不能算是真正的长江。但能想像,即使是三峡,也未必有此惊险,要么说三峡更长罢了。去了西南一行,也看过许多险流急河,特别是从姚州到铁桥,一些河流就在几百米深的峡谷里穿行,比这里更险。可那再险,不是通航的,就象黄果树爆布,越险越好,能当作风景,放在黄河上,事情就有些不妙了。当然,无论再险,也没有这里来得宽阔来得壮观。

视线向下看去。

看到那根石柱了,九月将要来临,河水渐渐低了些,石柱拨出水面好几丈高,上面只长着稀疏的小灌木,大多数青褐色的石岩裸露在外。这根石柱的形状如同一根獠牙,其实比魔鬼的獠牙更凶残的,自古以来,因为这根獠牙,不知吞噬了多少人的性命。

又正好位于黄河主流之上,前面浪花飞溅起的浪头更高更烈,然而这根石柱崴然不动。李威猛地脸色再为之一变,他终于想起这根石柱是神马东西了。它十分有名气的,砥柱中流这个成语中的砥柱,正是这根石柱!

***:有人说写小说,不用拘束那么严谨的史料。可忍不住,又查了很多。《大唐春》好象写到此处,也因为想治理三门漕运真正进宫了,所以想写出来,只好查得更细,又冷门,比南诏的史料更难查。折腾了一夜,头昏

(快捷键 ←) 上一页:第二百五十章 巧匠(2/3)章节列表下一页:第二百五十二章 决心(2/3)(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