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历史小说 » 兴唐最新章节列表 » 第二百九十二章 今岁花期消息定 (2/3)

第二百九十二章 今岁花期消息定 (2/3)

文/午后方晴
兴唐 | 本章字数:1170.96万字 | | 兴唐txt下载 | 兴唐手机阅读
正是太子年渐长,陛下为国事繁荣,偶尔疾痛,于是群下意见不一,上意为下夺,误会乃生。”

李治又没有吭声,但这一句让他十分赞成。儿子年幼时不是这样的,这几年就象换了一个人,这其中很难不说,没有狄仁杰他们的“功劳”。

“家和万事兴,天子之家,就是国家。天子之家不和,天下怎和?西晋混一宇宙,一统八荒,仅几十年后,土崩瓦解,逃匿江南,偏居一隅,何故?八王之乱,才是主要原因。”

李治又没有作声,李绩与许敬宗昔日就说过,此乃天子家事,何问外人,于是得立武则天为后,但现在裴炎却说天子家事就是国事,天下事。还是没有明白裴炎的用意。

“臣以为这种骚动立即停止,二位圣上继续主持国事,太子从旁协助学习观摩,这才是国家之本。”

这句话很得李治之心的,国家嘛,还必须自己掌管,儿子虽大,可是依就青涩,只能继续学习,做一个好学生。道:“可是……唉……一言难尽……”

“陛下,天下无其难事,比如解绳,找出绳结所在,从容解去。当年杨家小娘子本是太子妃的人选,因种种二位圣上休之。此女貌美如花,太子又重情守信,后来允以良媛,又因为种种,包括臣在内,想匡扶太子做得更好,上书进谏。又,杨尉卿与徐舍人犯错,贬流岭南,不适水土而亡,这本来没有做错,可非议众多,于是太子让二女去扬州避言。心中郁郁,自会有的。”

李治脑子也不算差,硬是没有听出裴炎是在替儿子说话,还是在讲反话。说好话,是重情,不说好话,是太子贪恋美色。

“高祖、太宗与陛下象太子之年,已是多子多女,太子只有一子,还是侍婢所出,非是国家之幸。臣在扬州也有所闻,杨家与徐家的两位小娘子,到了杨州后,深居浅出,倒也本份。又是官宦世家,比东宫的江良媛出身好。不如调入东宫,服侍太子。太子必然感谢陛下,误会自解。两位圣上与太子没有了误会,国家才能平和,群臣才会安定。虽是小事,牵一发动千钧,却远比新罗之事更为重要。”

是不是这回事,李治没有想,只是盯着裴炎,要想着他说这些话的用意。

当然,最担心的就是裴炎会“倒戈”。

裴炎再次说道:“天家和平兴盛,国家自会兴盛。只要国家兴盛,休说小小的新罗,就是吐蕃又何惧哉。请陛下三思。”

……

李威不知道裴炎一进宫,真替他进言,让几女进入东宫。

但他也要准备返回洛阳,临行之前,将几位随行官员喊到龙驹寨聚集,问道:“各位,靴衣有没有准备置备?”

魏玄同道:“已经派人去准备了,只是……”

意想不到的情况,使新渠施工变得不易,主要是潮湿,又在冬天施工。因此,依去年之例,提前准备了药材,另外一人一件棉衣,一件棉被,让身体暖和。还有就是鞋子,常见是布鞋,要么是草鞋,靴子只是有钱人家才舍得穿。去年冬天李威就看到大雪里,许多民夫裹着袜子,穿着草鞋在劳动。可今年多在湿地,显然不行。防潮最好用胶靴,可是现在南海诸岛上没有橡胶树,就是有了,李威也不知如何提炼橡胶。因此,只好购买大量的皮革,制作靴子,也不是好方法,这种靴子在水里一泡就软了,但有比没有好。只是价格昂贵,虽然棉花又贱了一些,但无疑又增加了大量成本。

魏玄同也算是清臣,听到太子的种种做法,都有些舍不得了。

看着远处的青山碧水,李威说道:“魏郎中,既然前来募役的百姓,皆是贫苦百姓。不然活又重,还有生命危险,待遇却是薄,谁愿意前来。得之于民,还之于民,权当是赈济。还办了实事……”

“是。”

姚璹却看着不远处的龙驹寨,河渠还没有修到此处,但已经涌来许多百姓,在此地兴盖房屋,说道:“殿下,一旦渠成,此处也将成为繁华之所。”

“那是必然。”

“而且此渠一成,关中就有了保障,”说到这里,姚璹脸上有些兴奋,虽是太子主持,可渠成后,他也有重重的功绩。

“最好不用。如果用来商旅,对河渠两边百姓皆有帮助。但若是朝廷用来征调粮食,终不是黄河,船舶吨位小,若是大量征运粮食,河漕繁忙,搬运、拉纤,皆需要此地百姓负担。又不似大运河,数千里之遥,两边百姓密集。此处多山,百姓数量少,一旦大量从此调运粮帛,对此处百姓是祸害,非是幸事。”

“是,”姚璹立即正色答道。然后说道:“有,比没有强。”

有一条可以看出来,江南的夏粮已经调到长安。这一次征调船舶比较顺利,以前不是富户为富不仁,自扬州到长安,多有险段,造成大量船舶沉没,粮食损耗率近百分之二十,负担沉重,甚至官吏连船上淹死的船工都要让富户自己承担。经过这两年的改革,先是齐聚人力,对船只技术作了改进,成本会高些,可出事率降低了。第二个就是三门之险没有解除,可得到缓解,广通渠开通,不必从行程艰难的渭水中航行,又降低了出事率。因此这一年富户积极性稍稍提高。

朝中还有能人的,看到此,又有人进谏,在原来分段航行上,承运雇内行人组织,几十艘船为一队,沿途派兵护送,效率立即提高。原来从扬州到长安,因为种种不利的因素,有可能花上半

(快捷键 ←) 上一页:第二百九十一章 人约黄昏后(2/3)章节列表下一页:第二百九十三章 只愁风雨无凭准(2/3)(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