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岁天气这么干燥,也不知田里怎么样了?天热水浅,河鲜和秋藕的产量恐怕要受到影响。
至于草菇房,也只能暂停生产,直至秋凉。
靠天吃饭的无奈与无助,大抵如此。
“果然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若萤感慨道,“还是你三娘说的对,再怎么有、也须勤俭持家,以备不时之需。”
说话间,主仆走到了静言的马车前。
“跟三娘说,我有点不自在,要和柳公子讨个药丸吃。”
腊月答应着,忍不住劝说道:“四爷还是眯一会儿吧。也不差这点工夫,就少翻两页书怎的?路上摇摇晃晃的,没的晃得头晕眼花。等到了家,拾掇利索了,做什么不行?”
若萤点点头:“倒也不是读书的缘故。昨晚睡得晚,又做了一宿的梦,到现在脑子都有点不清醒。”
“四爷就是劳神过度了才这么着。”
真是这样么?
若萤忍不住又去回想昨晚的梦境了。
她并不承认那是梦,因为梦中的经历是那么地熟悉,就像是遗失的记忆,充满着眷恋与悲伤。
挥之不去。
“四爷近来脚不沾地,劳心过度才会做梦。正经请柳公子给把把脉,开个安身养心的方子吃两服才好。”
“兴许吧。”若萤随口道了一句,心底却突然冒出来一个奇怪的念头。
兴许是朴时敏不在身边的缘故?
细想想,也不是毫无道理。
这几年和朴时敏同住一个屋檐下,几乎从没做过梦。朴时敏也常说,他的那一串须臾不离身的乌木珠子,能辟邪除魅。
倘若是这个缘故,则她这个身子便有些问题。
长期以来,其实并非是她在庇佑童子命的朴时敏,而是朴时敏在默默地守护着她……
“四爷,上车了。”
腊月的呼声打断了她的遐想。
早去早回。
她又想起临行前李祥廷的叮咛了:早早安顿好,早早回来,帮二哥赶一赶课业。
还有一桩最要紧的心事,是贴着若萤的耳朵根说的。
关于陈艾清和梁府大小姐的纠葛。
她没有时间为自己的一个荒诞不经的梦而疑神疑鬼。现实中有太多的琐事,需要她去面对。
还有合欢镇钟家的那一摊子,再多不耐、不愿,也还是要理出个来龙去脉。
世如汪洋,而她,就如同汪洋中的一只小船,方向在何处?如何避险、排险?如何安全抵岸?
累累种种,除去自己,谁能分担?
梦境什么的,岂非庸人自扰?(五卷完)
ps:名词解释
胡黍---北方方言,指高粱。
蟹眼---初沸的水。宋代张元干:蟹眼汤深轻泛乳,龙涎灰暖细烘香。茶艺讲烧水时,一沸为蟹眼,二沸为鱼眼,三沸为沸波鼓浪,汤已失性,不能饮用。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158489/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15848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546章 荣归故里五卷完)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李阐提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