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开口,就有点刹不住车。
再后来,若萤连母亲叶氏做姑娘时候的一些事情都知道了。
外祖父叶老太爷一贯地宠爱孩子们,尤其是宠爱唯一的闺女叶蓁。
而叶蓁也当得起这份溺爱。她自幼心灵手巧,不到十岁,就以一手好针线、一手好烹饪闻名合欢镇。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都会正儿八经地请她去帮忙。
一如对待一个成年人。
叶氏不但机灵,还能吃苦。操持家务、打算日子、迎来送往,多少大人都不如。家里、地里,到处都能看到她勤快的背影。
叶老太爷对她,几乎是言听计从,唯独在亲事上,自始至终持反对意见。
因为叶氏看上的人是钟老三,钟家最没有前途的一个儿子,而且还是个住牛棚的庶子。
街面上的人谁不说?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但叶氏可怜钟老三和香蒲,一心想要拯救那两个人。
她自信能够想到做到。
从一开始,叶老太爷和大舅就不同意,本来和和美美的一家人,为此没少红过脸。
叶氏的那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话,多多少少触动了叶老太爷的恻隐之心。
钟家人什么德行,常年生活在一条街上的他,光是听其言、观其行,就已经心下了然。
他也不认为钟老三就那么一无是处,而钟家兄弟逢人就说自家兄弟的不是,这种行为本身就很可疑、也算不上堂堂正正。
他相信这当中存有隐情。
但是,如果想要对牛棚里的那两个人施以援手,就等于是公开跟权势一时无匹的钟家对着干。
这可不是什么好计策。
于是乎,想要名正言顺地救助那两个人,联姻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而且,对于这门亲事,叶氏本人也并非一时热血、或者是赌气。
在她看来,钟老三是个可堪大用的对象。
在合欢镇上,叶家称得上是外来户。小户人家最容易受到排挤与欺负。钟老三再多不是,也还是钟家的人。既结了秦晋之好,叶家若是有什么需要,钟家能袖手旁观?
再说了,钟老三一表人才,尽管鲁莽却心地善良,为人直爽。最为关键的是,他有的是力气,也肯出力。同样都是扛麻袋,别人扛一袋,他还能多夹一袋。
这样的好劳力,顶得上一头牛,地里的农活那么多、那么重,要有这么个人帮忙,岂不好?
理由一一摆上桌面,再加上闺女的执拗,叶老太爷最终默许了这桩婚事……
陈年旧事多如牛毛,岂是一时半会儿说得清的?
闲聊到最后,老三不忘强调自身的长处:“有时候,你也别听你娘吵吵。她也是憋了一肚子的委屈没处说,所以才会冲我发脾气。我懂。她脾气再不好,终究不会谋害我,可不像前头的那些人,当年要不是我机灵跑出来,说不定骨头都化成灰了……”
他不是个只知道一个饱、一个倒的人,当年的遭遇,与其说是被赶出家门,毋宁说是他设计逃了出来。
这件事,只有他和他的妻妾三人知道。
于是若萤恍惚便又联想起了另外一件事:她娘心情好的时候,偶尔会夸她爹小聪明。
“小聪明”并不是什么好听的词儿,却也算得上是一种肯定,对某人的某些言行的肯定。
“爹说得真吓人。一家子,打一顿、骂一顿也就完了。哪至于往死里整?”
若萤故意轻描淡写。
她爹便不出所料地激动起来。
“你不相信也好!爹跟你说,在钟家,死个人根本不叫事儿。别说死个下人就跟死条狗似的,就连正儿八经的主子,都照样下得去黑手。反正都在他们的手掌心里,就算你心知肚明又如何?你能跟谁说去?你觉得你能走得出那两扇大门?你觉得他们会让你走出门去?你看看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哪里不是他们的人?你一天眨巴了几下眼睛,暗中都有人替你数着呢……”
“这都是从前的事吧?是爹小时候的经历?那个时候,老太爷的两个兄弟应该都还在吧?”
若萤记得清清楚楚,当她说出这句话来的时候,她爹的面色刷地就变了,骤然紧缩的瞳孔无声地向她传达出一个细思极恐的猜想。
黑暗的底处往往是更加黑暗的存在。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158489/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15848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553章 老宅辛秘)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李阐提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