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都市小说 » 打捞激情最新章节列表 » 第一百三十八章:玉鼎 (2/2)

第一百三十八章:玉鼎 (2/2)

文/蒋三石
打捞激情 | 本章字数:97.12万字 | | 打捞激情txt下载 | 打捞激情手机阅读
击波,散发出强烈的震撼力。一组被称为“宫廷重器”的玉簋,每个高70多厘米,每个重量竟达150公斤,一字形地排列,气派非凡!其材料产地和化学成份,通过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张如柏实地考察,确认其中龙溪玉、彭灌杂岩。硬度在摩氏6级以上,即用缝衣针破坏性地划动,不会留下痕迹。在玉鼎的一些直角部份,全部倒角成半圆状。阴倒角部分,也可以看出手工麻利,敏捷干净、利索。用手去摸阳倒角,决不会有硌手的感觉,玉鼎上的线条不但直,而且间距标准,流畅奔放。在放大镜下观看,刻痕有顿挫感。这些玉器在漫长的时间里和埋藏环境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特有的次生矿物。人工造假在视觉上可能会蒙混过关,但是无法蒙骗现代高科技手段。这些手段包括红外光谱分析、拉曼光谱分析、x射线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等。通过这“十八般兵器”,确认民间收藏的大型的、龙溪玉和彭灌杂岩材质的三星堆古玉鼎,均系真品。

例如,一尊玉鼎造型宏伟古朴,鼎口之上一变竖着立耳,另一边却系鸟首,底部足系圆柱型,显得沉稳坚实。纹饰是对称的夔龙纹和宽阔的曲波纹,线条雄浑流畅,如同浪峰波谷环绕器身。再如,另一尊双附耳龙溪玉方鼎,造型浑厚,丰满圆润,敦实健壮,厚重平稳,四角各有一道扉棱。在这尊方鼎上,方鼎两端有一对附耳,饰有双向回纹,附耳与方鼎主体一起由整块玉料雕琢,四面饰有兽面纹和龙纹。方鼎底部呈漫圆形,上部口沿阴刻古蜀文字33个。

从玉鼎的形制上寻找失落的历史令我们激动不已,三星堆玉鼎上的面具,再现了古蜀国王的“牛首虎鼻”。这是古蜀先民心目中的伟岸之躯,有牛之强壮,虎之威猛。自伏羲至大禹,凡同宗帝王无一例外。这些深浮雕图案,比文字记载更形象、更生动,或者说是对文字是一种超越。

我们注意到,凡是镌刻铭文的100--150公斤重的玉鼎,在相当程度上属于宫廷重器,其材质本身必然是上等优质玉料,手电筒光之下,通体透明。玉鼎是古蜀王国制度在玉器上的“物化”,它用以表明等级制度,以玉鼎的多寡的组合形式来显示不同的身份、地位。这已经比在中原一带形成的“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的列鼎制度,至少早了1,000多年。

的自古以来,玉石是珍宝财富的象征。玉石不仅在宗教、政治领域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由于玉的质地优良,产量稀少,开采不易,制作困难,所以自古以来就被视作珍宝。管子曾曰:“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商代甲骨文的“宝”字,即为屋内藏有贝(货币)和玉,战国时期关于和氏璧的记载,说明了优质玉器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价值。因此,视玉为宝的观念,不仅刺激了历代玉器的发展,而且在古蜀国社会的政治交往中也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古人把玉石质地的优劣放在第一位。所谓“玉德”亦即玉的质地美。儒家提出玉质有“温润而泽,缜密以栗,印之其声清越而其终诎然,气如白虹,精神见于山川”等特色,区别于其它石类。随着阶级的出现,形成了系统的用玉制度,根据玉的品类、尺寸、纹饰、色泽、质地、数量等来表明体现其身份的高低,使玉成了一种明辨贵贱,标志地位的象征,深具权力和政治上的意义。这些来自古蜀先民的杰作,除了对古蜀国的社会形态提供研究实证外,同时也带来对玉器附着的美学价值的赏析。其中不乏超凡卓绝的立意,造型多样的形制,精湛高超的技法,其美仑美奂,可谓旷古绝今。

当代中国饱经战争和自然灾害,连绵不绝的各种政治运动,普罗大众心目中更多地只有生存意识、积谷防饥,然后是赚钱、安家、生子,连财富意识也被多数人仅仅解读为积攒金银珠宝。国民的人类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几乎空白,以至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以及之后的中国文物开禁,包括玉鼎在内的三星堆玉器不断流向社会,安身之处多见于海外与民间藏家。数量之多、技艺之精、型体之瑰、气势之大,彷彿一座宝藏,莫不熠熠生辉。

三星堆玉器承载的古蜀国时期文明信息,蕴涵丰富的历史价值,对蜀地文化、先秦历史、华夏五千年文明的起源等领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快捷键 ←) 上一页:第一百三十七章:调换巫珠(2/2)章节列表(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