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穿越小说 » 大魏霸主最新章节列表 » 第944章要想马儿跑必须给马吃草 (2/3)

第944章要想马儿跑必须给马吃草 (2/3)

文/tx程志
大魏霸主 | 本章字数:817.52万字 | | 大魏霸主txt下载 | 大魏霸主手机阅读
时期孝廉制度,以及晋魏南北朝时期的的九品中正制度先进得太多,可是其中牵扯到了太多士族的利益,他们难以接受。瑶光殿中顿时陷入了一片寂静。不过,这片寂静只是文臣,对武将影响倒没有什么。自古以来,武将出身都是以沙场搏杀得来的了,这个容不得水分。也是相当公平的竞争机制,魏国武将,普遍以乞活军将校和地方豪强居多,豪强不是士族,他们在政治方面的影响力不大,要想成为士族,他们需要走得路还太多。

苏林也罢,雄健也罢,他们只顾自斟自饮,独乐逍遥。作为谢氏的掌门人,谢安实在难以接受这个结果,其实谢安也知道这些官员无人敢反对冉明,其实是害怕冉明借题发挥,因为他们大多数都是在冉智之乱时采取了不光彩的手段,这些手段虽然隐密,现在冉智虽然死了,可是他却让其麾下将校向冉明投降了,冉智手中可是掌握着他们效忠投诚的书信,这可是要命的东西。一旦惹闹了冉明,抄家灭族那可不是玩笑。

望着如此多殷切祈求的目光,谢安如芒在背,不得不硬着头皮道:“启禀陛下,臣也赞成陛下这科举之义,孝廉取士,却让不少无才无能之辈窃据高位,科举之法,让无才无能之人无处遁形,以科举之法,量才择士,比九品中正制察举之法更妙一筹,然而凡事有利亦有弊,孝廉重德不重才,科举制度重才而不重德,若是让有才而无德的卑鄙小人进入朝堂,臣恐社稷不安。”

既然不可以明着顶撞冉明,谢安只好另辟捷径,从德的方面着手。汉武帝时期发展起来的孝廉制度,其实衡量一个人有没有德的根本就是是否孝顺,是否廉。可是中国人玩权术方面太厉害了,这个非常好的察举制度,慢慢变成了士族子弟相互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冉明道:“对于孝义和廉洁方面,朕自然不会忽视。朕欲在礼部设六司,既仪制司,掌嘉礼、国礼、军礼以及管理事务。祠祀司,掌握吉礼、凶礼事务。主客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督仪司掌太学、国子监、教育、以及举子、官员德行考察。廉政司,既监督所有官员廉洁、才能。”

看到冉明早有应对之法,显然科举制度不是冉明脑袋一热想出来的,而是经过长期深思熟虑才制定的,就连礼部改革方案都拿出来了,如果冉明没有预谋,他们这些年都活到狗身上了。谢安一听廉洁、孝道都没有废除,他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了,事实上不光是谢安,就连王简和王宁也没有反驳的理由了。只是作为士族子弟,他们都知道一旦科举制度实施将是什么后果。

在没有实施科举制度之前的时期,皇帝通常都是制造士族门阀内乱,拉一派打一派,行平衡之势。可是一旦寒门士子进入进学,寒门、庶族和士族之间的争斗就会白热化了,现在寒门和庶族的力量还很小,可是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百年之后呢,那个时候谁可以说得出来?

冉明见局面僵持,而王猛却想起带头作用。不过,冉明知道此时不是王锰出头的时机,就使以眼色,制止王猛的异动,然后道:“从世卿世袭到举荐、察举以及孝廉,为何世卿世袭会被废除?那是因为世袭制度阻碍了社会的发展,率先采取举荐制度的秦国,因而得到了六国抑郁不得志的人才,秦大将蒙恬,原是齐人,丞相李斯乃楚人、仆射淳于越是齐国人,太尉尉缭是魏国人、上卿茅焦是齐国人,就是因为这么多人才相助,秦才由弱克强,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朕若统一天下,还黎民太平,必启用天下才智之士。科举取才,取全天下之才,于国有益,是谓之公,诸卿难道要坚持门户之见,固步自封,而因私废公,断大魏兴旺发达,统一天下之路?如若诸位赞同此议,朕可以以科举制度,量天下之才为朕所用,朕必将匡复我汉家社稷,统一天下结束乱世日后诸位也必将能名垂青史,为后人所敬仰,如此却是胜过所谓锦衣玉食多矣!望诸位在这影响千秋万载的抉择上,不要犹豫!”

冉明的这话,虽然说得隐晦,但大家都清楚他意思是提醒众人,切勿因个人之私而废天下之公。公与私的问题,其实一直都影响着中国的发展。然而不得不说的是,这时代的人,或者说整个中国古代大多数的人,在公与私的问题上,或者大义的选择上,都是取公而废私。家国天下,虽然都是人人在做的事情,可是没有人敢公开说家重过国,就像后世几乎所有官员都在贪污,只要不是证据确凿,他们都会一边高喊反腐,一边忙着捞钱。

果然,冉明这话说完之后没多久,谢安便当先起身道:“安赞成陛下大人之议,坚决拥护科举取士。”

紧随谢安之后,王简、王宁、杨晖,李贤、卢偃乃至于董润、钟申二人,都是一脸正气的附议。

对于科举制度全面取得全员认可,下面就是重头戏了,对叛乱的人员的处置。可以说法不责众是中国的传统。但是冉明却不这么认为,他一定要改改这个风气,虽然不杀人,但是惩罚非一定要杀戮,还有更加让人铭记的办法。

第832章陈述己见

第832章陈述己见

见大多数人都赞同科举制度,那些士族门阀官员即使有心抵制科举,也非常无奈。冉明当然知道打铁需趁热的道理,冉明其实更担心晚宴散去,士族官

(快捷键 ←) 上一页:第943章法不责众不存在的(2/3)章节列表下一页:第945章生命在运动大魏在于折腾(2/3)(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