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穿越小说 » 大魏霸主最新章节列表 » 第971章开启百家讲坛 (2/3)

第971章开启百家讲坛 (2/3)

文/tx程志
大魏霸主 | 本章字数:817.52万字 | | 大魏霸主txt下载 | 大魏霸主手机阅读
也算有所渊源。对于王猛是不是鬼谷门人,孔抚不放在心上,可是王猛曾在不其主持建造了那座奇迹之城,这让天下人都以为王猛即使不是墨家门徒,至少也和墨家有关系。所以,孔抚直接把大帽子就扣在了王猛头上。

“臣绝非胡言乱语!”孔抚大声的说道:“王猛曾在青州擅自开科取士,考核内容与四书五经全然无关,竟然弄一些旁门左道,亵渎圣道,败坏士风!年轻士子不知轻重,一味趋炎附势,竟然抛弃圣人之教,如此下去,必然人心大坏,朝政日非,国破家亡就在眼前!陛下,天下民非社稷、三皇则无以生,非孔子之道则无以立。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皆圣人也。然发挥三纲五常之道,载之于经,仪范百王,师表万世,使世愈降而人极不坠者,孔子力也。不敬孔孟,与夷狄何异,臣请陛下处置王景略,以正视听!”

冉明可不是那些在皇宫里长大的温室花朵,什么孔孟之道,无非是保护他们利益的守护神而已!对于孔抚所言,自然嗤之以鼻。孔抚要知道青州首次科举制度,真正的主谋冉明,而王猛只不过是一个执行者。当着主谋告从犯,能告赢才是有鬼。

冉明似笑非笑的道:“景略,孔亚献官弹劾你,你有何话要说?”

王猛寻思着,刚刚正与冉明谈所谓百家讲坛,现在不正好是一个推行的好机会吗?所以王猛想了想,就朗声说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是非对错,公道自在人心,咱们不如请天下能辩之士,去辩论一下圣人之道。诸位同仁,皆是舌辩之士,猛相信诸位不会怯战,不知诸位敢战否?”

孔抚望了望身边的官员,深吸一口气道:“有何不敢!”

“那自然好!”冉明抚掌而笑道:“来人传朕旨意,立即命人布置铜雀台,在铜雀台设立百家讲坛,讲百家之圣道。”

铜雀台,因曹操消灭袁氏兄弟后,夜宿邺城,半夜见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得铜雀一只,荀攸言昔舜母梦见玉雀入怀而生舜。今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曹操大喜,于是决意建铜雀台于漳水之上,以彰显其平定四海之功。

十六国后赵石虎时,在曹魏十丈高的基础上又增加二丈,并于其上建五层楼,高十五丈,共去地二十七丈。巍然崇举,其高若山。窗都用铜笼罩装饰,日初出时,流光照耀。又作铜雀于楼顶,高一丈五尺,舒翼若飞。《邺中记》载:石虎时,铜雀台有殿室一百二十间,房中有女监、女妓。正殿上安御床,挂蜀锦流苏帐,四角设金龙头,街五色流苏,又安金钮屈戍屏风床。又在铜雀台挖两个井,二井之间有铁梁地道相通,叫“命子窟”,窟中存放了很多财宝和食品。

冉闵建立了魏国,从前魏国财力有限,铜雀台基本荒废,后来魏国财政好转,这才有所维持。不过由于石虎对于铜雀台加修非常稳固,所以二十余年未有大规模修缮,铜雀台依然稳固。

冉明在派人紧急整修铜雀台的同时,也命人在邸报、报纸以及皇家特卫水军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宣传。

随着消息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涌向邺城,涌向铜雀台。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代儒学一统天下,处于独尊地位的局面被打破,随着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传入并且盛行,儒学的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魏晋南北朝的儒家理论,却比较滞后。在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时间里,没有出现一位儒学大家。

随着五胡入侵中华,儒家思想为了讨好统治阶级,就进行了改良。于是在“天人感应”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理论,既“天命不于长,惟归有德。夷狄之德,黎民怀之。”意即是,天命不是永恒不变的,根据是否有德性是否有行王道这个标准而授予君王的位置。无论华夏族还是少数民族只要实行“仁政”、践履王道就会得到民众的认同与归附。长期以来,儒家都提倡一种华夏“正统”的观念,认为只有华夏族才有资格统治中原乃至天下,少数民族只能处于被统治的地位,否则,即视为不顺“天命”的乱臣贼子。

董仲舒说:“三统之变,近夷遐方无有,生煞者独中国。”“三统说”是董仲舒最独特的历史观。认为每个相继的朝代都要改正朔,易服色,以承天命,获得统治天下的合法权。但这种权利只能属于中原诸夏之国,夷狄之国是没有资格的,夷狄只能在中国的统治下。

在南北朝时期的儒家,事实上已经产生了汉奸理论。对于这种理论,冉明是打心底非常反感,当然儒家的理论变革,是在胡人刀剑屠戮的逼迫下形成的,冉明如果想要让儒家低头,就必须像胡人一样大杀四方,把他们杀得血流成河,尸横遍野,逼得他们屈服。

显然,这不是冉明想要的结果。冉明是一个站在历史肩膀上的巨人,有了一千六百多年知识,有了如此大的视野,所以冉明也有了应对手段。

诸子百家,请拿出你们的实力吧。冉明非常期待诸子百家的表现,希望不要让他失望。

铜雀台是冉明理想的百家讲坛之地,首先铜雀台够大,光主殿大厅足足有四千多个平方米,几乎可以和太武殿正殿相比,里面坐下几百人没有任何问题,另外在朝南的一侧几乎全是大门,这样若是人太多时,还可以把门全部打开,让人坐到殿外听讲。

其次是铜雀台本身就是一个文学盛地。曹操在建成铜雀台后命曹植写赋,曹子健挥笔立就,写

(快捷键 ←) 上一页:第970章百家闯宫死谏(2/3)章节列表下一页:第972章皇二代的教育迫在眉睫(2/3)(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