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不慌不恼,谦谦道:「礼有定制,确非臣下所敢轻议,然凡赏赍,必酌时宜,从省约,由近及远而财用以充。
」「你……」刘瑾还要争论,朱厚照打断道:「好了,就依韩卿所言,减去十万两吧。
」「陛下以身示朴,崇俭尚德,万民之福。
」好话又不要钱,韩尚书不吝惜这几句。
「韩卿,历年积欠之事又该如何处置?」朱厚照无力歪倒在龙椅上,只觉得脑仁疼得要炸开了。
「按照惯例,请陛下恩旨蠲免。
」韩文理所当然道。
「什么?免了!!
」小皇帝又一次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不交的税赋直接减免,那以后谁还交税,朱厚照真觉得自己脑子跟不上文臣思路。
「蒙元无道,太祖以布衣起于淮右,深哀民生多艰,国朝初立,兴水利,劝农桑,与民生息;又慨叹前朝之苛敛,洪武元年,谕中书省群臣曰:善政在于养民,养民在于宽赋……」「两宋苛捐之多,时人不可以尽举,亦不能遍知。
朱子曾谓:古者刻剥之法,本朝皆备。
太祖引以为鉴,洪武三年谆谆告诫户部:善理财者,不病民以利官,必生财以富民……」韩老大人滔滔不绝,动不动就引出一段太祖训来,朱厚照辩无可辩,有口难言,好不容易逮到韩文话中空当,插嘴问道:「户部究竟何意?」到底岁数大了,嘚啵这么长时间气有点接不上,韩文喝口茶润了润嗓子,缓口气道:「遵从祖训:量入度出,毋复挠民。
」狠狠喘了口粗气,朱厚照耐着性子打商量道:「由周边府库暂借如何?」韩文没有回答,而是说起另一件事,「前几日总督仓储户部侍郎陈清曾有奏疏交于银台,不知陛下可曾御览?」「哦?」朱厚照瞄了眼御案上摞着的通政司呈送的题本,摇了摇头,「还没看到,有何要事么?」「只有一事:天下仓储,处处空虚。
」韩文一字一顿道。
朱厚照一张脸彻底垮了下来,喃喃自语道:「太仓银库,存积几无;天下仓储,处处空虚……」苦笑一声,「朕这万乘之君,四海之主有什么意思,不过一个穷措大罢了。
」韩文不动声色地乜斜了一旁侍立的刘瑾一眼,嘴角轻勾,沉声道:「老臣有一事请奏。
」「说吧。
」朱厚照甩了甩袖子,他现在什么兴致也没有。
「先帝时曾多次从太仓取银共数百万两,而今海内空虚,国无用度,臣乞陛下敕承运库内官,核内库所积金银册籍,部分拨还户部,以备应急之需。
」朱厚照闻言蓦地看向刘瑾,丁寿见老太监瞬间脸色死人般苍白,不带一丝血色。
「陛下,不知内库可否……」韩文继续进言。
「此事再议,着令户部会同内阁九卿,廷议国库空虚之事。
」朱厚照道。
韩文一愣,随即脱口道:「何须再议……」「韩——卿,退下。
」朱厚照声音不大,却夹含着帝王之威。
「臣遵旨,臣告退。
」不知何故,韩文后背淌下一丝冷汗,隐隐后悔今日似乎说的多了。
乾清宫内,朱厚照端坐龙椅。
刘瑾匍匐在御案之前。
「韩文所说,可是实情?」朱厚照轻声道。
「是。
」刘瑾道。
「内库存银呢?」朱厚照仍是轻轻问道,不复先前少年急迫之态。
刘瑾以额触地,「不止户部所调之银,祖宗内藏之积,至弘治年尽矣。
」「如何花销?」朱厚照不见喜怒。
「内承运库二十年来放支银两,累数百万,支销全无印簿。
」刘瑾身子轻轻发抖,静候小皇帝的雷霆之怒。
不止过了多久,一双明黄缎面的靴子出现在眼前,一只手托住他颤抖的手臂,轻声道:「起来吧,怎么早不跟朕说?」「陛下……」刘瑾声音有些哽咽,「您不怀疑老奴监守自盗?」「你成天随在朕身边,执掌内府才几天啊,岂能都由你一人顶着。
」朱厚照微笑,随即又轻叹一声,「若是连你都骗我,这天下还有谁可信?」「陛下隆恩,老奴必粉身以报。
」刘瑾老泪盈眶,丁寿还从未见他如此失态。
「下去歇着吧,朕想静静。
」朱厚照很是疲惫,对着周边宫人道。
丁寿也要告退,却被朱厚照拦住,「陪朕聊聊。
」聊就聊吧,你一屁股坐地上算怎么回事,二爷都不好意思坐凳子了。
无奈,丁寿挨着朱厚照肩并肩地坐到了地上。
「唉~」皇帝一声长叹。
「唉~」丁寿长叹一声。
「你叹什么气?」朱厚照问道。
「皇上又为什么叹气?」丁寿反问。
「朕富有四海,为天 下之主,却连区区二十万两银子都拿不出,还不该叹气么?」朱厚照眨了眨眼。
「君忧臣辱,当皇帝的都这么惨了,做臣子的陪着叹口气还不该么?」丁寿挑了挑眉。
「哈。
」朱厚照用肩膀撞了丁寿一下。
「哈哈。
」丁寿回撞。
「哈哈哈。
」二人扭打在一起。
半个时辰后。
「不打了,不打了。
免得让人说朕以君压臣。
」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164920/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16492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71))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雨夜带刀不带伞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