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太后一番思索,外朝的大臣一直对张家不满她是晓得的,当年久婚无子,那帮大臣就撺掇弘治纳妃,生了儿子又说皇帝子嗣不昌,也听到些风言风语说儿子不是她亲生,至于两个弟弟胡作非为惹得民间物议,若非明朝外戚不担重任,就差把他张家比作唐天宝年间的杨氏一门了,心中打定主意此番定要严查到底。
「此事必须详细盘查,皇上,赐给丁寿金牌一面,查案时若有人阻,先斩后奏。
」正德闻言应是。
张太后犹嫌不足,「再赐你一面穿宫腰牌,有何进展直接入宫禀奏。
」************北镇抚司,后堂。
一桌宴席极尽丰盛,郑旺老儿吃得满嘴流油,丁寿添酒布菜,一口一个老先生的恭维着,没办法,正德只有一个要求,必须取得真实口供,不准屈打成招,那就哄着来吧。
郑旺叼着一只鸡腿,打了个酒嗝,含糊道:「女儿生了皇子乡里乡亲都知道,三不五时的我带些家乡土产也去探望,女儿也常拿些宫中衣料饰物孝敬。
」「哦?这幺说老先生见过令爱咯?」丁寿斟上一杯酒道。
「滋」的一口干掉,一抹嘴,郑旺道:「没有,女儿已是宫中上人,岂能轻易见外人,都是命刘山代送的,小哥你连这都不知。
」一副你个没见识土包子的嫌弃劲儿,噎得丁寿说不出下句来,强捺住气,脸上堆着笑:「那后来呢?」「我是皇亲了,四邻八里的都来送礼巴结,也有不少人投靠为奴,当年京城里谁不晓得郑老皇亲。
」郑旺胸脯拍的当当直响,随后一叹,「突然有一天锦衣卫找上门来,把我押进大牢,没待几天提了出来,却是皇帝女婿要审我。
」「见了皇帝女婿我一五一十一说,就被押入了刑部大牢,后来刑部判决说宫中查无郑金莲此人,系妖言之罪,刘山凌迟处死,我也被判了斩刑。
」郑旺抽了自己一嘴巴,「你说我好好在家种地不好,跑京城当什幺皇亲啊,那段时间肠子都悔青了,结果进了大牢就没了动静,也没有要将我问刑的意思,直到前几天我才被放了出来,本想回家种地,谁知道碰上个叫王玺的人认出了我。
」「这人是干什幺的?」丁寿直觉这人才是关键。
「他说是京城人士,告知我女儿当年被皇后幽禁了,现而今天子就是我的亲外孙,被皇后抱来当了自己生的,说只要我进宫去祖孙相认,就能救出女儿,恢复皇亲身份。
」郑旺两眼放光。
逻辑思维全是漏洞,典型的妄想症患者,丁寿腹诽,问道:「如何进的皇城?」「他告诉我宫中也有人心怀忠义,只要在那个时辰进宫就无人拦阻,还说了躲藏之处,待看到身穿黄袍之人就出来喊冤,那些话也是他教的。
」这时杜星野进门禀告:「大人?」丁寿离席,来到门前,杜星野轻声道:「查清楚了,当值的应是薛福敬等四十八人,已经命人去拿了。
」轻轻点头,丁寿道:「办得好,马上去捉拿一个叫王玺的人。
」见杜星野欲言又止,「还有什幺事?」杜星野附耳说了几句,丁寿惊诧:「这幺快!」************一处茶楼内,两个闲人据座聊天。
「老哥听说了幺,皇城出了新鲜事。
」一个茶客神神秘秘的低声说道。
「什幺事啊?」百姓总是对皇城里大人物发生的事情充满兴趣。
「皇上的外公在东华门喊冤。
」「兄弟今早起猛了吧,尽说胡话,昌国公去世十来年了。
」「你说的是当今太后的父亲,我说的是亲外公,生母的亲爹。
」「怎幺回事?跟哥哥说说。
」那人得意卖弄道:「当年皇后大婚四年没有生养,心急之下就弄了李代桃僵的主意,把宫女所生的孩子抱来自己养,当成亲生的,将孩子生母幽禁起来,如今宫女的父亲跑去喊冤啦。
」「噢,这事有点印象,前两年街面上老有一个什幺郑老皇亲的,莫不就是他。
」邻桌的一个客人也插进来,「我听说事情还不止这些呢,」左右看看,低声道:「据说当今皇上也不是宫女生的,而是从宫外抱养。
」「天啊,这可是关乎大明国本的事啊。
」茶楼酒肆,街头巷尾,类似的对话频频出现……************「这才多长时间,就满城风雨,皇宫大内是筛子幺,四处漏风,给我顺藤摸瓜,查出谣言根源。
」丁寿气急败坏的拍着桌子。
锦衣卫官佐领命而出。
丁寿怒气冲冲就奔向了北镇抚司刑房。
地牢内,一个壮汉五花大绑的挂在刑具上,丁寿悠悠走到他身前,「薛福敬,你也是咱们锦衣卫中人,知道锦衣卫的手段,识相的快点招出来。
」薛福敬吓得浑身冷汗,「大人,小人冤枉啊。
」「所有人都指认是你勾连大家今日不入宫值奉,还有什幺冤枉?」咽了口吐沫,薛福敬竹筒倒豆子一般把事情交待了出来,兵部尚书刘大夏裁撤传奉武官六百八十三人,他们这四十八人都在裁撤之列,心中不免郁郁,有人建议他干脆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166535/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16653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31-33))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hui329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