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0 部分阅读 (6/6)
鹿邑县衙大堂上,一桩诬告陷害案继续审理着……
钦差大人听完犯人的讲述,又拿起那封书信,看了再看;回想起自己的坎坷人生及一段往事……
钦差大人名叫谷一斗,家住柘城县西南离城一十八里连寨集东门,家庭出身贫寒,自幼父母双亡,从小跟随舅父母长大成|人。
谷一斗自幼聪明好学,过目不忘,其舅父是个私塾先生,在舅父的熏陶下,五经四书,唐诗宋词,倒背如流,还写的一手好文章。
随着年龄增长,谷一斗长大成|人,就在他的学业一凡风顺之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他的舅父母也相继离世,只剩下谷一斗一人艰难度日。
临近皇榜大比之年,谷一斗哪恳错过机会,没有盘缠k乞讨要饭,也要前去赶考。
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乡试,即要赶往鹿邑县衙参加会试。
一日早早起床,捆绑好行李,带上那把破旧雨伞,以避下雨时之用,直身徒步前往鹿邑县衙考场。
从连寨集出发,(注;当时属鹿邑县)路过方庄、郭庄,来到后罗李村,准备顺着涡河大堤直达鹿邑考场……
钦差大人谷一斗回想起小时侯的苦难日,暗暗落下了眼泪;是啊!一人生活相当艰苦,早晨胡乱吃了点东西,走了六里多路,感到嗓干燥,口渴要喝水,恰好遇见一位老爷爷栽树浇水。
即刻向那位老爷爷讨了瓢水喝,临走老爷爷从身上取出纹银二十两,送于我做赶考的盘缠。
有那二十两救命的纹银,我从乡试、会试、一直到殿试,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功名,改变了我的人生。
就是那二十两纹银,我从一个讨饭花,成为一名大清的官员---钦差大臣。
钦差大人谷一斗一直念念不忘这位救命恩人,曾多次派人打听,寻找这位老爷爷,想把他接到京城,在身边养老送终,好好地回报一下救命之恩。
经过多方了解,打听,得知老爷爷名叫李玄,字金,号隐山,人称李大仙。
谁知;得来的消息已经过世。
本次奉皇上谕旨到亳州巡抚,查处地方贪官污吏,正想着路过鹿邑,亲自前往打听一下,能否寻到老爷爷李玄的后人。
真是不巧不成书,竟然在大堂之上碰见了救命恩人李大仙的孙……
钦差大人赶紧抬起头来,向“犯人”询问:“你可是当年那个磨墨的少年?”
“草民正是!”大仙孙不加思索的回答。
钦差大人谷一斗心想;是恩人李大仙的孙到了,即刻走下大堂,亲手把大仙孙身上的绳索解掉。挽起大仙孙的手。“恩人呀!你受惊啦!”
见钦差大人突然的喊叫恩人,大仙孙吓了一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闭起双眼摇了摇头,猛地;再睁开眼睛看了看,真的是钦差大人站在跟前,“敢问大人您……”
“我就是当年那个讨水的青年。”钦差大人面带笑容的回答。
大仙孙突然听到如今钦差大人竟然是讨水青年,心里激动,即将被斩首的死人,突然来了惊喜,神经受到强大冲击,即刻瘫倒在地。
夫人赶紧走上前来呼喊:“孩他爹醒醒!孩他爹醒醒!”
大仙孙逐渐睁开了眼睛问:“我这是在阴间,还是在阳间?”
夫人赶紧把大仙孙扶起坐在地上,拍着他的胸部道:“孩他爹你没有死,是钦差大人救了你。”
钦差大人谷一斗手拿着书信,一边抖动着,一边向大仙孙夫妇二人讲:“这封信是我写的,是我赶考时路过你们那里向你爷爷讨水喝时写的。
说着,钦差大人谷一斗让卫兵把信递给知县大人观看。
知县大老爷抖擞着双手,不得不打开书信观看,见上面写着:
地是您的地
树是您栽的
在此喝过水
留下我墨迹
讨水人:谷一斗。
于;康熙三十八年。
“本官就是证人,当年我赶考路过那里,见爷孙二人栽树,向老爷爷讨水喝,老爷爷道:‘地是我的地,树是我栽的,在此喝口水,留下你墨迹。’本官见老爷爷的话很像四句诗,就每句话改动了一个字。”钦差大人谷一斗瞪起圆圆的大眼道:“没想到竟然成为今天的证据。”
知县大老爷看后,人证、物证俱全。
人证钦差大人亲眼所见,物证当年的书信在此。感到自己的确判错了,随摘下乌纱帽,一手托起,赶紧下跪,磕头如捣蒜。
钦差大人怒气冲冲地走向大堂案桌,拿起惊堂木狠狠的一拍,大喝一声:“狗官!速速把你贪赃枉法,行贿受贿,及草菅人命之事,如实讲来!”
县官大老爷见钦差大人勃然大怒,吓得哆哆嗦嗦,磕头如捣蒜:“下官该死,下官糊涂,甘愿受罚,三百两白银在那里原封未动。”
钦差大人厉声喝道:“难到三百两白银就要人家的性命不成?真是作恶多端,草菅人命。”
其实,县官大老爷是个昏官,接受了原告的钱财,就要替人消灾,本想乘机杀人灭口,让贿银永远没人知道。谁知,大仙在世之前早已算出此事。
罪恶已经暴lu,县官大老爷只好口喊:“下官糊涂!下官该死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169159/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16915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 80 部分阅读)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未知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