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都市小说 » 八路军一一五师征战实录最新章节列表 » 第 6 部分阅读 (4/6)

第 6 部分阅读 (4/6)

文/未知
罗荣桓就与陈光开始了密切的合作。

陈光和罗荣桓派人把林彪送回延安,随后就率主力部队迅速进至蒲县至大宁公路一线,开展游击战争。

猛将陈光

在解放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史里对陈光这个人提到的不多,现在很多中国人根本对陈光不太了解。但在中国共产党抗日的历史上,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不讲到陈光的。他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为中国的共产主义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陈光于1906年出生在湖南省宜章县栗源堡一个农民家庭里,曾入村小学读了3年书,后因家境贫困,被迫辍学。少年时的陈光耿直刚强,好打抱不平,性格十分倔强。从1926年开始,他就参加由共产党组织的活动,1927年12月,在其家乡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组织起一支农民武装。后来随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部队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合,陈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29团1营3连连长。1928年8月,红4军主力进军湘南。当时主要由宜章农军组成的29团官兵,因乡土观念严重,发生政治动摇,大部失散,跑回家乡,但陈光却坚决跟随部队到达井冈山。

1929年初,陈光转到林彪任团长的28团1营任排长,不久,他就因作战勇敢而被提升为副大队长(相当于副连长),当年9月,又升为大队长。1930年2月,陈光参加了水南、值夏战斗。在这次战斗中,1纵队长林彪的指挥所曾被突围的敌军包围,情况十分危急。陈光不顾危险,身先士卒,带领部队勇猛冲杀,终于打退了敌人,使林彪转危为安,而陈光却再次负伤。战后,陈光受到嘉奖,并升任1支队副支队长(即副营长)。

1930年6月,中央红军进行扩编,组成红一军团。8月20日,红一军团主力奔袭文家市。在作战中,陈光非常勇敢,并第3次负伤,而且伤得很重,子弹从右膝盖下穿进去卡在骨缝里,鲜血直流,不能行走。战斗结束后,他被送到后方治疗,但卡在骨缝里的子弹却是10月初在吉安城由当地的西医诊所的医生取出来的。在陈光治病期间,他被任命为红4军10师30团长。1931年底,陈光任红10师师长。从1931年5月开始,陈光陆续参加了第2、第3、第4次反“围剿”,取得了赫赫战功。1933年9月,陈光改任“少共国际师”师长。11月,他又到红2师任师长(当时的师政委是刘亚楼)。该师是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的老部队,即以28团和31团为基础组建起来的。让他担任红2师的师长,可见毛泽东对陈光的重视。

1934年10月14日,陈光率领部队开始随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有人把它称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在这块丰碑上,镌刻着陈光的名字。1935年1月,陈光率部队强渡乌江,后来又智取遵义,攻占娄山关。5月29日,红2师飞夺泸定桥成功。1935年6月12日,红2师越过夹金山,首先与红四方面军会师。9月17日,红2师作为主力参加了攻占天险腊子口的战斗,又立新功。

1936年10月19日,红军到达陕北的吴起镇,胜利地结束了历时一年零两天的长征。1944年5月,当陈光调延安学习时,党小组在《对陈光同志的历史总结》中特别提到:“在长征中腊子口攻坚,陈光对中央红军北上,渡出险境,贡献极巨。”

1936年6月,红军大学成立。陈光调入红军大学学习,并任一科科长,当时罗荣桓任一科政委。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后,陈光从红大调回一军团任代理军团长,军团政委是聂荣臻同志。

陈光从1928年参加红军,在近10年的战争生涯中,由一个农民成长为一名红军的高级指挥员,这在红一方面军中是不多见的。在当时,八路军总部决定由陈光来担任115师的代师长,就是看中了陈光的将才,陈光当然也有资格担任这一工作。

“老实人”罗荣桓

中国共产党的每一位将军的经历,都非常富有传奇色彩,罗荣桓当然也不例外。罗荣桓少年时期的志向是当一名工程师,但后来却投笔从戎,并且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元帅。1902年11月26日,罗荣桓出生于湖南省衡山县(今衡东县)南湾村。先在本村读私塾和小学,后到。罗荣桓从小就酷爱读书,一个炎热夏天的中午,人们都午睡了,而他却爬上池塘边的一棵树,聚精会神地看起书来,由于精力过分集中,不小心竟然跌进池塘里,弄得浑身透湿。从此,人们就叫他“书呆子”。他不但白天看书,而且晚上也不放弃这一爱好。每天读书都读得很晚,但那时只有油灯,灯光很暗,久而久之,罗荣桓就成了近视眼,到了中学时,他不得不戴上眼镜。这一戴就是44年,直到他去世,再也没有摘掉过近视眼镜。

1923年夏天,罗荣桓来到北京,住在湖南会馆里,复习功课,准备考学。1924年6月,补习学校的功课结束,他考上了山东私立青岛大学工科预科,当年7月,离开了北京到青岛入学。在青岛期间,他作为学生会的领导人,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反对帝国主义的运动,并表现出卓越的组织才能和极大的爱国主义热忱。

1926年6月,罗荣桓在青岛大学工科结业后,与其他几个同学到了广州。8月,参加中山大学的入学考试,因第二外语德文没有考好,未被录取。这一次考试失败改变了罗荣桓的命运。因为当时广州是国民革

(快捷键 ←) 上一页:第 5 部分阅读(4/6)章节列表下一页:第 7 部分阅读(4/6)(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