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都市小说 » 苜蓿园最新章节列表 » 第 22 部分阅读 (6/6)

第 22 部分阅读 (6/6)

文/未知
苜蓿园 | 本章字数:79.03万字 | | 苜蓿园txt下载 | 苜蓿园手机阅读
大家也都懂得男女感情婚姻中的‘般配’是很重要的,可什么是真正的般配,谁又能说得清楚、说得准确?而把一切都交给‘感觉’,所谓的‘一见钟情’,更像是人生的一场豪赌。要知道,年轻人的‘感觉’,翻手是云,覆手是雨,和天气预报一样没个准儿。似乎只有听天由命了。这难道不是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难道不是现代男女的宿命?想想吧,封建社会的‘门当户对’,至少还能把家境、教养相同的人‘配’在一起,也算是满足了有‘共同语言’的基本条件。祖宗留下来的文化传统,该传承的还是要传承。

当初父母拼命反对自己的婚事,俞月现在是更加理解了他们的苦心。她和魏东根本就不是一路人。不经历是不会明白的,明白时也已经晚了。不管你承认不承认。

感情上失败,事业上不能不要强。俞月打定主意,一定要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新的成绩。公司虽然没给她提出明确的业绩目标,可她要给自己加加码。每天早出晚归,回到家中也要看看业务方面的书籍,尽快弥补专业方面的不足。

她也真的做到了几乎对魏东的存在视而不见,更不再理会他越来越难看的脸色。

早期在金融系统安装的监控报警设备该更新了,俞月到处上门征求意见,所有的银行、保险公司都愿意出这笔钱。她还第一次在公司里提出了‘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得到了领导的肯。这就彻底放下了摆了很久的‘官商架子’。一时间,用户的好评如潮。姜总也颇为满意。

这还不够,俞月向姜总建议,尽快成立技术工程部,把设备采购、安装维护的事从外包商手中拿回来,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公司的实力,提升公司的形象,给用户提供‘一站式’的优质服务,还会为公司带来一笔可观的利润。

一切都在按计划、设想在进行。正好借着金融系统的设备更新,公司一下子增加了十几个人,有专业的人才,有熟练的技术工人。工程部成立了,姜总让俞月先一并管起来。

指挥中心对公司的展规划非常支持,还专门拨下来一台桑塔纳2ooo型轿车。姜总把车交给俞月使用。俞月很高兴,没想过这么快就能配上车。车子虽然普通,可挂的却是警务车牌。

她说道:“等公司业绩上来了,我们要给指挥中心买几台车子。”

她说到就要做到。下一步,打算开始着手展新的优质客户了。她的眼睛盯住了遍布南京城大街小巷的‘苏果连锁市’。以前做消防时,和‘苏果’的老总和安保部的经理都打过交道,想想也是没什么难的。

第一百十八章 安得广厦

转业时,林东海拿到三万五千元的安置费。他看好了一个二手房,不足6o平方米,要价是十二万元。

请记住,这是1998年,十年的改革开放,‘改革’掉了分房政策,‘开放’了商品房市场。可像林东海这样一个副团职的转业军人,只能买得起一处住房的三分之一。共和**人的待遇已经是彻底低到了谷底,因为仅仅隔了一年,转业军人就都能享受到十万元的购房补贴。林东海再次成为众多不走运的‘倒霉蛋’中间的一个。‘脚上的泡是自己走的’,也只能面对现实,无怨无悔。

男人的尊严是彻底威风扫地了。养不起老婆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效命军中十八年,你甚至都不能给自己的女人一个‘窝’。

肖云拿出钱来,轻松地就把那处二手房买下了,总不至于住到露天里。可林东海并不感到开心。被女人养的滋味更不好受,就算这个女人是自己的妻子。

他想到了杜甫,想到了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想到了自己的境遇。

欲哭无泪。

报到上班,按政策套上国家干部的工资,一个月的收入不足8oo元,几乎比部队工资少了一半。父亲当了一辈子工人,退休工资都将近一千;小妹妹东琳在###工作,月收入竟达到3ooo元之多。林东海真是想不通啊,我这大学不是白上了吗?我这中校军官,脱下军装,就差不多是一钱不值了?

三十六岁,一切都归零了。那就从头开始吧。

肖云早就辞去了公职,档案一直是存放在人才中心。回到沈阳以后,凭着会计师的职称,很容易就找到一份工作,收入还是比林东海多,却远远不能和在海南工作时的待遇相提并论。

于是,在这个家庭里,关于林东海是否应该转业、离开部队的争论再次开始。看法是一致的,所有人的都认为林东海这步棋是走错了。连林东海自己都开始怀疑:难道为了争取‘自由’,一定要付出这样巨大的代价吗?

穿着军装,不管自己心里怎样不满足,可在外人的眼里,你还是个堂堂的大军官。真真假假,神气活现;现在算什么?是那种扔到人堆里很难再被别人找到的普通老百姓了。

过过普通老百姓的日子也没什么不好,只是,现在的普通老百姓,没权没势又没钱的,普遍日子都不是很好过。

二手房拿到手,甚至都没钱装修。墙壁简单刷刷浆,就搬了进去。再次感谢老婆,尽管汗颜,却不至于挨冻。今年的

(快捷键 ←) 上一页:第 21 部分阅读(6/6)章节列表(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