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英杰回头向西眺望,没有看到太阳,心中也就没有了希望。
常怀城东,竹篱笆岭,一个小小的小山坡,因山坡上翠竹怀绕,犹如篱笆围起而得名。
山坡之内只有一户人家,准确来说只有一个人。
程同文。
一个手无缚鸡之力、年纪与霍正光类似的书生。
他本不是常怀城人。
据传言他科举不成,在这世上又没有什么亲戚,看中了这里的清静幽雅,遂出钱买下了这片竹林,建了个小小的书斋,子筠书斋,专门教授幼童蒙学。
据说教学还不错,收费也还算合理,因此也有不少的家长送后代来此求学。
在城中,也颇受人们尊重。
霍英杰不知道南宫小仙为什么带他到这里。
程同文文不成,科举不成,只教幼童就可见到。
武不就,传言买袋米还得出钱请人帮搬。
这样的人,去找他干嘛。
曲径通幽,盘旋着伸向远方。
根根翠竹,傲然挺立,以不屈的姿态笔直的直冲苍穹,和风吹过,吹动竹叶沙沙作响,宛如一首动听的歌。
此时正是放学时分,三三两两的幼童,身穿着统/一的小小儒衫,怀抱着课本,正追逐打闹,朝气蓬勃。
路过霍英杰时,都皱着眉头远远的避开——只因为霍英杰身上的唾液未洗,的确是招人厌恶。
霍英杰心中一动。
在这些幼童的身上,霍英杰看到了希望。
重生的希望。
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能不能重生一回。
路的尽头,空出一块空地,空地上建起一间小小的竹楼,此时正关着门。
“南宫小仙拜师程同文前辈。”南宫小仙执起了弟子礼。
来前,南宫小仙已经打听过也这里的主人的一些情况。
霍英杰见南宫小仙执起了晚辈请见前辈的弟子礼,感觉有点奇怪。
“我一个糟老头子,不过读了点圣书,那当得起前辈之名。”
屋内走出一人,身着儒衫,那些小孩童们的儒衫就是根本他穿着的这一件改造而来,手执着一根竹制教鞭,年龄与霍正光类同,满身书生的儒雅之气,却没有半分武者的锐气。
霍英杰觉得这样才对嘛。
前辈可不是谁都当得起的,必须是在某一行内有点成就之人,而要说程同文,不过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小书生而已,其能有多大成就还真没听说。
当然见人年长喊人前辈,那是你有礼貌。
“小女子此来,是来请教前辈武道的。”
“嗤,”程同文一声讥笑,道:“一介武夫,也配称道。目无法纪、只知好勇斗狠、不问是非对错,不讲仁义道德,简直不为人子。两位,你们来错地方了,请回吧。”说完转身关门拒客。
见程同文居然如此污辱武者,霍英杰只觉得气血上涌,就想上前教训他一顿。但一想人家也有与父亲一般的年龄,怎么说也比自己年长也算长辈,想想也忍了。
由此可以看出,霍英杰还是目有法纪的,还是讲点道理的,还是像个人子的。
“道理道理,道在前理在后,没有压服一切的道,又怎能让人认可你的理。”
这是前世网文中的高论,为作者计,南宫小仙觉得还是不要轻易评论的好,但不得不说,此言在此说出,还是挺能震住某些人的。
果然门关至一半,即停住了。
“有点歪理。除魔只卫道,卫道只为理,道不是追求,理才是,不能明了心中的理,又怎能探索出极致的道。”
这就是程同文的理论,与追求。
不能明了心中的理,又怎能探索出极致的道。
霍英杰越咀嚼这句话,越觉得有理。
霍英杰也不是不知道,家传的正天剑诀,在江湖中的确算不上很高明的武学。而父亲霍正光,就凭着这不甚高明的正天剑诀,让他在江湖中闯下的赫赫威名。
是否也是因为他明了心中的理,坚守自己的道。
但,也正可是因为正天从小到大诀,算不上多高明,才让他败给的南宫小仙,失去生命。
想到父亲,霍英杰只觉心中一痛。
那么,我的理是什么,我的道又是什么。
能说出这样的说的人,能有这样见识的人。
会是普通人吗。
霍英杰开始重新审视程同文。
无论怎么看,都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中年书生。
最多不过带点儒雅。
这样的人,会是隐于世间,身怀绝世绝学的高人吗?
霍英杰心中很是期待。
“有道不需理,只要你的道足够的强,那么你的理就是理,道不强,再有理也会变得无理。”
正所谓强国有外交而不需外交,一切东西,只在枪炮间获得,要外交何用?弱国无外交而最需外交,动手打不过人家,只求几片嘴皮子能不能再减得损失。
霍英杰皱了皱眉。
这句话很功利,很现实,很那么让人讨厌。
“道强天地,理得人心。有道更需理,否则只是一时之强。有理者纵使一时之弱,却总能站到最后。”
有古代越野蛮越强,在现代越文明越强。
然而世界总是向前发展的,也是向文明发展的,因此纵观古代,野蛮纵得一时之强,然而站到最后的却终究是文明。
“你有你的理,我有我的道,道不比不明,理不辩不清,既然说不过,那就来动手,比一比吧。”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170978/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170978.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 5 部分阅读)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未知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