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都市小说 » 女亲王最新章节列表 » 第 1 部分阅读 (1/6)

第 1 部分阅读 (1/6)

文/未知
女亲王 | 本章字数:293.41万字 | | 女亲王txt下载 | 女亲王手机阅读

《女亲王》

清朝时期公主封号的制度(转)

“格格”一词,原为满语的译音,译成汉语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贵胄之家女儿的称谓。

清代的格格,不是公主。凡是尊贵人家的小姐,都称格格。

亲王的女儿,称多罗格格,郡王的女儿,称固山格格。皇帝的女儿,称和硕格格,也称和硕公主。最尊贵的公主,称为固伦和硕公主。

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lún_gōng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格格”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例如,皇太极的次女马喀塔(孝端文皇后所生)初封固伦长公主,后改为“永宁长公主”,复改为“温庄长公主”。由此可见,现在影视剧中把皇帝之女称作“格格”是不准确的(如,“还珠格格”、“十八格格”……)。顺治十七年(一六六0年)始把“格格”分为五等,即:

一、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汉名为“郡主”;

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

三、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

四、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汉名“县君”;

五、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格格”,汉名“乡君”;

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称“宗女”。“格格”之称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际,才渐渐终止。例如清高宗(乾隆帝弘历)一生共生了十个女儿,其中有五人因早殁没有加封,另外五个女儿,加封为公主。即第三女(孝贤纯皇后生),封固伦和敬公主;第四女(纯惠皇贵妃苏氏生)封和硕嘉公主;第七女(孝仪纯皇后生),封固伦和静公主;第九女(孝仪纯皇后生),封和硕和恪公主;第十女(妃汪氏生),封固伦和孝公主。她是个例外,因为她是在乾隆六十五岁时生的,是乾隆帝最钟爱的女儿,后下嫁给和的长子丰绅殷德。她本应封为和硕公主。但乾隆破例把他封为“固lún_gōng主”。此外,乾隆帝还收养了其弟弘昼的一个女儿,后来加封为和硕和婉公主。

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lún_gōng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格格”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

清代的王都是满蒙贵族,异姓汉族王只有开国时四个,平西王吴三桂,定南王孔有德,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孔有德早死,女儿孔四贞是清代唯一的汉公主,封和硕公主,此后清代再无汉人公主。

醇亲王(转)

第一代醇亲王

爱新觉罗?奕?,生于道光二十年九月二十一日(1840年10月16日),卒于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891年1月1日),道光帝?宁第七子。奕?生母是道光帝皇贵妃乌雅氏,与第八子钟郡王奕?、第九子孚郡王奕?是同一个母亲所生。

在道光帝的九子中,除第四子奕?继位皇帝(咸丰帝)和早死幼殇外,最出名的两个人,即第六子恭亲王奕?和第七子醇亲王奕?。奕?出名,是因为他在同治、光绪二朝掌权久,政绩卓著;奕?出名,则是因为他家连续两代都出了皇帝,前一个是奕?的儿子光绪帝载?,后一个是奕?的孙子宣统帝溥仪。

奕?的学识和才智都不及恭亲王奕?,但他在官场上的遭际却远比奕?顺利。奕?深谙“明哲保身”之道,为人谨慎谦卑,不因身份显贵而稍露锋芒,这是他一生荣显未遇蹉跎的重要原因。

但奕?的谦卑与政治的懦弱从来是同义词,尤其在专横跋扈的慈禧太后面前,他除了俯听命,很少真知灼见。所以尽管他在诡谲多变的政局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在政治上却几乎无所建树。

醇亲王的“智”

“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以上这段话是清朝光绪皇帝载?的生父、醇亲王奕?书写于子女房中的治家格言。

说到奕?,他的知名度远不及他的哥哥恭亲王鬼子六奕欣,不过这正是他所希望的。奕?是慈禧太后的妹夫,在儿子做了皇帝后,他却做了两件出乎一般人预料的事:

一是上了一个《豫杜妄论》的密奏。从字面上看,就是预先防止有人提出“妄论”。奕?没有做过皇帝,他此奏的目的就是怕儿子做皇帝后重蹈明嘉靖帝“大礼仪”的覆辙。二是“诚恳请罢一切职务”,上奏说“唯有哀垦矜全,许乞骸骨,为天地容一虚糜爵位之人,为宣宗成皇帝留一庸钝无才之子。”

自古“明荣辱,知进退”的人无疑是智,这个“智”是大智慧。说到人的贪与智的关系,鱼总是想到

(快捷键 ←) ← 章节列表下一页:第 2 部分阅读(1/6)(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