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杨泉君憋了一肚子的气没处发的时候,眼角瞄上了一旁的李少阳,心道:自己现在拿赢政和吕不韦没办法,难道连一个小小的赵人也动不了,堂堂秦国的左相,执掌秦国军务的他还扳不倒区区一个李少阳。
然而杨泉君异样的脸色被人发现了,尉僚发现杨泉君望着李少阳时目光变得非常锐利阴冷,有种想置李少阳于死地的意图。
尉僚虽然不知道李少阳有没有察觉到,趁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王座之上的庄襄王和小盘之际,尉僚好心地凑到李少阳身边,低声地提醒道:“少阳,小心杨泉君,不知他想打什么坏主意?”
李少阳也发现到了,悄悄地说道:“我也看见了,不妨看看他到底想玩什么花样?”
尉僚微微点头,不再做声。
这时,杨泉君一脸高傲的神态,上前走出了两步。
原本还沉浸在慈父亲情当中的庄襄王和吕不韦见状后,不由地纷纷皱起了眉头,把目光收了回来,不知道杨泉君想干什么。
庄襄王问道:“左相,难道你还在为刚才的事耿耿于怀?”庄襄王指的是,刚才吕不韦反驳他的提议,并且与蔡泽发生激烈的争执。
杨泉君冷哼一声,摇头说道:“大王,臣此次并非为了调派军队一事,而是另有一事要奏。”
庄襄王一听,疑惑地问道:“哦,不知左相有何事要奏?”
杨泉君说道:“前日我上将军徐先率八万大秦好男儿在汝水一带击败楚军,其后拔城十余座,楚国上下大乱,今遣使来咸阳,意欲求和。”
庄襄王问道:“那依左相的意思是?”
杨泉君冷笑地说道:“当初右相和李将军曾言用计瓦解五国内部,眼下楚国来使求和,正好给了我们这一大好良机,不妨趁此机会,迫使楚国从函谷关退兵,另外,我们可以令楚国单方面退出这次五国合纵,不仅可以使得楚国大失民心,与四国关系恶劣,还可以从徐上将军的军队中抽调出来一部分兵力,派到杜壁那里,凭借德水之天险紧守河道,筑垒坚守,巩固防线,待机而动,一举歼灭其余四国大军。不知大王和诸位觉得如何?”
吕不韦沉声说道:“对六国的策略亦各有不同,基本上是包围三晋,联结齐楚,孤立燕人。只要三晋沦亡,其他三国不攻自破,天下便可达致大一统的局面,结束数百年来群龙无首的僵局,而左相的建议确实符合我们秦国的策略。”说到最后,锐目闪烁出憧憬著美满将来的慑人光辉。
不仅庄襄王有些心动,连鹿公以及其他大臣皆动容,跟着都纷纷点头,只是杨泉君听了之后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吕不韦的一句话就连消带打地将他的提议变成国策,等于是将功劳归功于当年制定这一国策的人。
庄襄王可不管这么多,见杨泉君有办法,急切地问道:“那么到底派谁出使楚国,不知左相意属何人最为妥善?”
杨泉君那双因酒色过度而浮肿的小睛眯成了一条细缝暴射出一丝令人胆寒的精光,看得一旁的蔡泽禁不住地打了一个冷颤。
杨泉君说道:“老臣心中倒有不二人选,此人不但智谋出众,而且胆识过人。老臣相信他一定能胜任这项殊荣。”
此言一出,不少人都把目光移到杨泉君身边的蔡泽,蔡泽脸上也尽露得意之色。确实如此,蔡泽乃弘辩之士,当年入秦,先是用计扬言会取代秦国宰相范雎的地位,范雎大怒之下召见蔡泽,但却被蔡泽的辩才使得范雎将蔡泽举荐给了秦昭王,还真的将相位让给了蔡泽。就在众人皆以为杨泉君会举荐蔡泽出使楚国的时候,杨泉君接下来的话,却出乎众人的意料。
杨泉君说道:“老臣所荐之人乃李少阳李将军。”
众人哗然,谁也没有想到杨泉君心中的人选居然会是吕不韦的手下。刚才还十分得意的蔡泽一下傻眼了,随后满脸铁青,忿忿不平地回头瞪了李少阳一眼,就象是被人抢了自己心爱的物品一样,把气撒在李少阳身上。
遭受此等不白之冤的李少阳心里也十分不爽,又不是自己愿意想跟他争这个出使楚国的任务,何况说这话的人是杨泉君,见蔡泽不敢得罪自己老板,就把帐算到了自己头上,暗骂蔡泽这个欺软怕硬的老混蛋。
不等吕不韦出言反对,有一个人站了出来,说道:“左相此言差夷!虽然李将军如左相所说一样,但李将军只是一名副将,若是因为这样而被楚人误以为我们大秦是在羞辱他们,恐怕会坏了大事。”
李少阳一看,说话者居然是鹿公,有了鹿公出面反对,杨泉君脸上也挂不住,一些大臣听了鹿公的话后,开始议论纷纷,只是畏于杨泉君的权势,不敢学鹿公那样毫不给面子地站出来反驳杨泉君。
杨泉君可不想就这样结束,今天他的脑子出奇得清醒,灵光一闪,想到了什么好办法,笑道:“上将军,既然如此,我们不妨提拔一下李将军,何况李将军这次也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172164/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17216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 92 部分阅读)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未知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