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部分阅读 (5/6)
慕容建中还在纠结他女儿以后的终身大事。却忘记了,这不是正史,而是一切皆有可能的影视剧。很多东西都跟现实不一样。这里的人也没想这么多,杨延昭和柴文意这对官配不是说拆就拆的。至于他满心纠结的他女儿看上杨延昭,这在他把潘影接回来的时候已经蝴蝶掉了。并不缺爱的潘影可不会因为杨延昭的几句关心而对他产生巨大的好感,继而想不择手段地得到他。
慕容建中就带着满脑子的不靠谱的想法称病了。赵光义关切地派御医前来给他看病。御医回去后,给赵光义的回答是思虑过重。
赵光义简直感动得热泪盈眶。他理所当然地认为慕容建中是为了国事操劳,以致于病倒了。对于这样忠心耿耿的大臣,赵光义更加坚定了扶持他,亲近他的念头。而且,当即就让人将他私库里的珍贵药材拿出来,送到丞相府。又赏赐了他很多财物,并加封他儿子潘旭当了禁军副统领。还又派了两名御医为他治病,他真以为他的潘爱卿病了。
慕容建中接到封赏真是莫名其妙。赵光义不会这么小白吧。这种时候,他装病多正常。他不会真以为他病了吧。还是以此显示对他的荣宠,表示对他的支持。
就在慕容建中忍不住将这件事阴谋论的时候,潘影回来了。
赵光义兴师动众,让外人真以为潘丞相病重。杨韵等不爽慕容建中的人都暗暗祈祷他从此一倒不起。当然,也有很多人关心他的“病情”,念叨着他快点好起来,别就此卧病。就这么以讹传讹,传出汴京城之后,就变成了潘丞相生命垂危。有无数个以“我那在丞相府当职的远房的表姐的叔公的二儿子的外甥说……”为开头的版本广为流传。这下,慕容建中就是没有病也必须装一段时间。而恰好跟着崔应龙到汴梁附近的潘影也知道了这个消息。毕竟是自己的亲生父亲,潘影急忙向崔应龙告辞,着急地跑回家。慕容建中真是又惊又喜。
最后,在潘影的“悉心照顾”下,慕容建中康复了。
然后,如他所料,他的麻烦从此就开始了。赵光义有意无意地让他和杨家对立。要不就挑唆他的侄儿八贤王针对他。虽然杨继业和他都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两家的关系也没有进一步恶化。但旁人不这么看呐!他们只看到杨家和潘家是一对冤家。要不是杨继业和慕容建中向自己孩子解释,杨家的几个小辈和潘旭都以为他们是死对头。一些看杨家不爽的大臣也纷纷向他靠拢。吓得慕容建中赶紧又装病。因为他们中大部分都不是什么纯臣。虽不是大奸大恶之人,但绝不能算贤臣。
此后四年,不堪其扰的慕容建中不间断地称病。除了朝堂有什么重大决策,或者发生什么重大事情他一定参加之外,其他时间,至少有一半都在家里呆着。
潘旭忍不住问道:“爹,你这是何必?他杨家也没什么好怕的。”
慕容建中瞪了他一眼,说道:“你懂什么!这是圣上有意安排的。为父对付不了杨家和八贤王联手,有皇上支持才勉强和他们抗衡,这才是正常情况。这样皇上才会一直支持我们家。若是为父能压制杨家,那我们家的灾祸就不远了。圣上是不会留着一个手段如此了得的人的。”
“还有,我们和杨家的关系没那么差,这你我都心知肚明。但表面上该怎么做,我想你应该清楚。”
潘旭点点头说道:“爹说过,小事可以跟杨家几个计较。偶尔可以在找找杨家的麻烦,挑杨家的小短,但不能太过。牵扯到道义的,站在道义的一边。牵扯到国家的,站在国家的一边。”
慕容建中点点头,又突然问道:“杨延辉回来没有?”
潘旭知道慕容建中要问什么,自从妹妹跟着崔先生离家之后,父亲就一直很思念。可崔先生行踪不定,只有仇大哥,啊不,是杨大哥知道。于是,父亲就毫不犹豫地把杨大哥当跑腿的。话说,当初知道仇木易就是杨延辉,杨继业的四儿子的时候,他还吓了一大跳。潘旭甩来杂念,立即说道:“妹妹寄信回家了,还送来了她亲自绣的绣品。”
慕容建中接过信,面无表情地说道:“该怎么回信,你应该知道。”
潘旭暗自翻了个白眼,说道:“知道,就写您卧病在床,已经多日没有上朝了。”
慕容建中这才满意地点点头。
潘旭暗暗吐槽。老头子越来越不着调了。自从第一次装病惹得妹妹跑回家之后,他每次称病都会让他给妹妹去一封这样的书信。有时候,想妹妹了。甚至直接毫无征兆地“病倒了”。
只是,潘大丞相这次“病”得实在不是时候。因为这个时候,前线传来急报。十万辽军在耶律斜的统帅下,进攻雁门关。而此前朝廷曾从雁门关调军前往其他地方。如今的雁门关只剩不到四千的杨家军。形势十分危险。
第二天,慕容建中就不得不拖着“病体”上朝了。朝议结束后,他又不得不“带病”率军支援雁门关。
其实,这次不一定非派他去。只是,赵光义就是要他去。
对于他的把戏,赵光义心知肚明。不过,他也不是非要潘杨两家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172395/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17239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 17 部分阅读)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未知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