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连忙点头应承下来:“陛下自去忙吧,军国大事为重,臣妇此次返京,便是为了陪伴姐……娘娘而来!”长时间称呼长孙皇后为姐姐,小小一时还有些改不过口来。
李世民听见她犯了两次这样的错误。宽容大度的一挥手:“不用改口了,便叫姐姐吧。观音婢家中的兄妹,除了无忌仍然健在之外,其余的都已不在了。朕知道你和她之间的情谊乃是真正的情谊,她也很喜欢你这个妹妹,无需改口了……”
小小面色稍红,闻言轻轻点点头:“谢陛下宽容!”
李世民摆摆手不再说话,又朝病榻上的长孙皇后看了几眼,这才拿着奏章转身去了御书房。目送李世民离开之后,小小再次回到床榻边上坐了下来,心中颇为复杂。此次回京。见到的人和事都已经和以前判若云泥。自始自终,李世民竟然都不曾流露出他的帝王威严和霸气。而长孙皇后,更是已经危在旦夕,随时都可能撒手人寰了……
趁着等长孙皇后醒来的时间,小小再次整理了一番自己的思路。时间紧迫,必须要尽快做出决定了。历史上,长孙皇后在贞观十年便已经驾鹤西归了。因为小小这个穿越者,历史虽然被微微篡改了一些,却依然阻挡不了它厚重的车轮,长孙皇后终究还是没能逃过这一劫,病重将死……
一旦长孙皇后一去世,李承乾和李泰之间的夺嫡之争立马就会显露出来。而夫君如今还正在处理苏杭盐铁案,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必然都会被卷入这场夺嫡之争当中,要么被打上太子党的烙印,要么被打上魏王党的烙印。想要独善其身已经没有可能,除非李世民临阵换将,紧急把江志轩召回来,让他远离苏杭这个风口浪尖,但是从目前李世民的所作所为上来看,他显然丝毫没有这个打算!
历朝历代,但凡是卷入这种斗争的人,能有几个有好下场?输的就不用说了,身败名裂那是好的,家破人亡的比比皆是;即便是赢了的,最终也难免落个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结局。所以,江家必须寻找一个此时不显山不露水,也没有卷入此次党争的人,提前做好感情投资。待苏杭事了,便赶紧低调的夹起尾巴来做人。这样才能逃过将来被清算的命运,毕竟江志轩如今所做的事,是在当今天子的授意下进行的……
万幸的是,小小是个穿越者,她知道太宗李世民之后是谁的天下。而此时,除了小小以外,再不会有第二个人会想到,小小年纪的李治。会是大唐帝国的第三任统治者,包括李世民和李治自己,都绝对想不到……
若是待苏杭事了之后,夫君能够进入晋王府,成为李治的老师,不再担任任何实质性的官职。那么在外人看来,这就是被贬,这就是失势了。如此一来,人们的目光,便会渐渐从夫君身上移开。虽说夫君头上有那么多耀眼的光环,可一个失去了皇帝宠信的三元进士,一个失去了权利的天子门生,对他们来说便不再有什么吸引力了……
这样一来,在李世民当政的本朝,夫君或许不会再有施展抱负的机会。但是如今都已经是贞观十三年了,在小小的印象当中,似乎贞观之治仅有二十多年时间。也就是说,至多再等个十多年,李治便会上位了。而夫君如今才多少岁?不到而立之年,十多年后,正是年富力强的壮年时代,亦是一个人的黄金时代。最重要的是,身为晋王李治的老师,一旦李治上位,夫君的地位必定跟着水涨船高,即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不是没有可能!相反,在这个时候,在李治自己都意识不到自己将来的尊崇的时候投进晋王府,比等到李治被立为太子之后再去投效,效果天差地别……
所以小小在等一个机会,等一个能够跟长孙皇后独处的机会。只要将这个想法跟长孙皇后提及,以俩人的交情,以长孙皇后对李治的疼爱,长孙皇后定然会应允的。原本小小是想等苏杭盐铁案完结之后,再找机会跟长孙皇后说这件事情。但是长孙皇后突然病危,小小便不得不趁着长孙皇后尚未宾天,提前说出来了!
宫外响起了太监尖锐的声音,还有梆子的声音。那是皇宫中每个时辰的报时提醒。从小小进来到现在,已经听到三次了,也就是说,长孙皇后已经睡了近两个时辰。按照李世民临走之时的说法,长孙皇后醒来的时间就快到了……
“来人……”一声微弱的声音在小小耳边响起,将她从沉思当中唤醒过来。茫然的四下盼顾一番,除了门口伺立着的几名宫女太监之外,房中只有她和病榻上的长孙皇后二人。小小立马意识到,这是长孙皇后醒来了。于是试探着问道:“娘娘?您醒了?”
长孙皇后依然紧闭着双眼,只是头部却微不可查的动了动,然后嘴唇张合着呢喃道:
“陛下呢?陛下去了何处?”长孙皇后醒来的第一件事,便是询问李世民在何处,这让小小的心中再次沉重起来。这是一对感情多么深厚的夫妻啊,却不得不面对如此残酷的事情。心中这样想着,手上却没有闲着,眼见长孙皇后微微挣扎着想要坐起来,小小连忙上前帮忙,扶住长孙皇后的手臂和后背,又将柔软的圆枕垫在床头的屏风上,让长孙皇后靠了上去。然后又转身去取袍子,准备给长孙皇后盖上,天气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179194/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17919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二四七章 探望皇后)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万钟一心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