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校园小说 » 英雄无敌魔法门之众星传说最新章节列表 » 第十九章 节 长生不老法门 (2/2)

第十九章 节 长生不老法门 (2/2)

文/照见五蕴皆
人。一位享有贵族优裕舒适生活的王子,为何要放弃荣华富贵,而去过苦行僧的日子呢?

有人说,悉达多王子受到了感情的挫折,厌倦了俗世的生活;还有人说他对国家的前程失去了信心,而出家修行。这些说法都是毫无根据的,因为据史料记载,释迦牟尼本人胸怀广阔,宠辱不惊,“感情”与“前程”根本不会影响他的坚强意志。

那么,他历尽苦难,去追寻什么呢?

事实上,悉达多王子在年少时,多次出游,阅尽人间生老病死各种不同的痛苦,而且他发现,无论一个人的身份如何显贵,都无法摆脱衰老、病苦和死亡的命运。他在苦苦思索之后,坚信一定会寻找到一种永恒的、长生不死的办法,使人们摆脱病苦、衰老和死亡。

——悉达多王子出家修行,正是基于对“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这才是他当年走向苦行僧道路寻求“永恒”的初衷。

后世的人都尊称他为“佛”,这是什么意思呢?

“佛”字的中文意思是“觉者”,也就是“大彻大悟的人”。

那么,作为“大彻大悟的人”,他究竟“悟”到了什么?

先灵派科学家从收集的海量信息经智脑计算分析,从种种迹象来看,他应该是悟到了“长生不老”的方法,应该真的发现了足以让他“永恒”的科学秘密。

在全世界的各种神学体系中,“神”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有很长的寿命。得到了长生不老的办法,无疑就会成为“神”。

其实中国古代,有很多人物都极为长寿。传说中老子也活了很久。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记述老子的第三段、第四段和第五段的内容已经明确指出:老子、隐君子也,以其修道养寿也。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世莫知其所终。从司马迁的《史记》记述中已经明确可以看出,老子并非是一个普通人;现代人为什么非要把老子作为一个普通人来看待。另外孔子为什么赞叹“老子其人犹龙邪”!请问谁见过“龙”,“龙”的特征是什么?还有庄子,庄子离老子生活的年代不过一百年,庄子为什么称老子为“古之博大真人”,请问什么叫“古之博大真人”。连孔子、庄子、司马迁离老子生活的年代那么近,他们只叹服老子神龙见首不见尾,不敢对老子的身世妄下定论。

世间长生不老之人确实存在。比如第一位,彭祖。彭祖姓钱,名铿;因为他的封地在彭,所以人们称他为彭祖。他生于尧帝时,经过舜帝,夏朝,到商朝还活着,共活了八百多年。这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典故,彭祖活了八百多岁。这是第一位。第二位,同样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八仙之一的汉钟离,他为什么叫汉钟离,因为他出生在汉朝,复姓钟离,所人们称他为汉钟离。汉钟离复姓钟离,单名一个权字,字云房,是汉高祖刘邦时项羽手下大将钟离昧的后人。汉钟离到唐朝渡吕洞宾时已经八百多岁了,再到南宋渡王重阳时已经是一千多岁了。这是第二位。第三位,还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张三丰。张三丰出生在宋朝,他是北宋初年陈抟老祖的第二代弟子,经历北宋、南宋,整个元朝,到明朝还活着(传说中陈抟老祖睡功极佳,也不只活了普通认为的118岁)。朱元璋在登基做皇帝之后,为了求见张三丰,在武当山修建了三宫、九观、七十二道院等待张三丰。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在登基做皇帝之后,专门在武当山顶上修了御道,而且把庙里的柱子和神像用铜给它铸起来,称为金顶。

与王位比起来,“长生不老”更是很多人的向往,抛开一切欲、望去静心修炼,这是悉达多王子对“永恒”之路的深切的领悟。

迦毗罗卫国位于喜马拉雅山脚下,今尼泊尔南部与印度相邻的提罗拉科附近,是古印度释伽族聚居的地方。这里正是古印度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作为一个国家的王子,他有更多的机会搜集到史前文明的资料,其中存在“长生不老”的资料是不奇怪的。

“宝莲台”的秘密可能也早已被他悟到了。

所以,世人更有理由相信,悉达多王子是因为发现了“长生不老”的方法,而放弃了王位,苦苦修行了大半生,终于成佛。

先灵派以严谨治学的实践态度,竟然也从佛教的起源故事传说之中,发现了其中隐含着“宝莲座”可以健康长寿、长生不老的惊天秘密。

而人类后来所普遍使用的灵能修行之法,也正是借由这种“laga”,利用太极万有一统之电场之力,可以使一个人不借助任何外力,如神佛一般,完全漂浮在空中。

(快捷键 ←) 上一页:第十八章 节 克隆人的顿悟(2/2)章节列表(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