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考场上 (2/3)
他扫一眼后便做出断定,除作文不可定准外,其他可以得满分。
他铺开卷纸,拿起来瞄准了知识答题满分的目标。突然,从校园门口传来了电池喇叭的响亮声音:“革命的知识青年们、战友们:我们是三队坚定的知识青年扎根派,今天特意赶来向你们发出紧急呼吁,在这真假革命见分晓的关键时刻,你们不要受那些大学迷的传染,在这里执迷不悟了,农场需要我们,我们离不开农场,扎根农场六十年,红心壮志永不变……”
郑风华一听便知是田野,气得一拍桌子站起来说:“监考老师,我出去批评批评他们!”
“你?”
“我是三队的党支部书记。”
“不,”监考说,“你现在不是三队的党支部书记,是一名普通的考生,安心答卷,会有人干预他们。”
“……”
考场上骚乱起来。
“静一静!”监考连拍几下桌子,“请大家安心答卷,我不是说了嘛,肯定会有人干预的。”
考生们骚乱不停,议论声不断:
“这怎么答卷呀!”
“造反派那一套。”
……
“干预?嘿——”一个长有小黑胡子的考生甩掉吸了半截子的烟,站起来朝着监考大声嚷道,“凭什么干预,人家热爱农场,要扎根一辈子谁敢干预,革命还有错了?人家说的对,我是不受大学迷们传染了,这么多人,蚂蚁一样,能考上几个呀……”说着把试卷一撕,扬长而去,随之,有几个考生响应着,呼号喊着跟了出去。
“简直不成样子!”女监考大声说,“大家静一静,不要受干扰,安心答卷。我刚才看了,出去的那几个考生连汉语拼音都答了个乱七八糟……那是找台阶而已。”
尽管监考一再做工作,考场上还是静不下来。接着,就听见这个校园操场互相间距着的一个个小考场,唏嘘声、口哨声、嘁嘁喳喳声响成了一片。
“……扎根与返城,是检验其革命和假革命的分水岭,革命的知识青年们,战友们……”
袁大炮又接着喊了起来,身后还有几十个人在不断地呼口号,维持秩序的公安干警怎么劝也劝不住,推着不让他们进考场,他们硬要往里冲。
张晓红急急忙忙地赶到这里时,肖书记乘坐的北京吉普车也刹了闸。
“晓红,你负责维持好考场秩序,”肖书记嘱咐完对袁大炮、田野说,“走,咱们到我办公室谈谈。”
“肖书记,”袁大炮憋得脸通红,“你说说,多数知青都来了,我们农场还办不办了,国家需要粮食,民以食为天呀。”
肖书记说:“你们做坚定的扎根派,农场欢迎。但国家需要选拔人才……”
“肖书记,”田野接过话,“需要人才也不能这么整法呀,要有选择地挑人来参加考试!打大会战呢,这么影响知青的稳定情绪呀,这种人海战术的考法,除人力物力上的浪费外……”
肖书记截断她的话:“走,有话到我办公室去说……”
肖书记带领田野、袁大炮和几十个人走了,考场又恢复了平静。
郑风华瞧着肖书记把他们领走,长叹一口气,收回视线准备答卷时,目光一下子落到了前桌白玉兰的考桌上。
她头不抬,眼不眨,刷刷地答着卷,刚才的哄闹并没对她起一点干扰作用,直面瞧去,那流落在考卷上的一行行、一段段隽秀端庄的文字,没有勾抹,没有旁加,就像规则印刷的书写体,在阳光照耀下格外清亮爽目。
郑风华似瞧非瞧,一种宽慰的涓涓暖流从心底潺潺流淌,很快传遍全身。她,才学超众的本领如今在这偌大考场上展现出来。高中毕业前夕,老师和同学们几乎都敢为她打保票,只要报考志愿填写妥当,考取第一表的第一或第二志愿是没问题的,最不理想,也会考取第二表的第一志愿。这样说,就是因为她除语文稍差一点儿,其他每门课程都拔尖子,课代表们就是学科的尖子,也尖不过她,尤其是数理化和外语特别好,如果当年高考不延误,或者是没有*****,她一定是大学里的高才生,或许现在正攻读研究生……如今,她身心伤痕累累,所以不能责怪她深深陷入爱情误会的犄角,那毕竟是自己深深爱着的人。他默默地在心里祈祷着,但愿她能是这次考试中的佼佼者,去接受新生活的馈赠。
他很快排除思绪干扰,刷刷地答起卷来,那样自如,那样轻松,语文考试恰恰是他的长项。他仅用短短的时间就答完了前四题,当准备写作文时又情不自禁地向前桌瞧去,白玉兰双手拿着答卷,正在检查答完的前四题,也要转入作文考题。
哟,不好!她答错了!第四道题包含的文言文知识三道小题,几乎每道小题都有误差,甚至全错,比如第一小题里要求用白话文翻译下列句子,并说明字下带黑点标记的“不”和“弗”的一般用法。第一个句子是《战国策·赵策》里的“老妇不闻也”,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183731/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183731.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二十三章 考场上)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韩乃寅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