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探底细 (3/3)
“我有名同学从吉林来信也说,前不久发生三次大型群架,是地区和地区性的群架,也是为不丁点儿小事,一名知青洗衣服晾晒时碰掉了另一名知青晾上的衣服,发生口角成了群架……”
肖书记问:“为什么这样呢?”他刚要听陈心良发言,一抬头发现马广地在一旁假装摆弄工具箱,竖着耳朵往这边听,喊了一声:“马广地,过来过来,在那边听着费劲,坐在这里听。”
“我?”马广地抬起头来,不好意思地问,“肖书记叫我?”
马广地把工具箱、镐锹把儿往那边一丢,躲躲闪闪地站着,肖书记说:“你记着,肖书记干事情没有背着人的,除非是组织机密。你在那里偷听再听个囫囵半片的传给李晋,倒惹出麻烦,以后不要这样。”马广地嘴里不停地“是,是”坐下了。
陈心良在肖书记让他继续后说:“肖书记,说白了,就是*****造反团之间打砸抢的流毒!”
“再有,知青上山下乡这场运动不顺民心,不合民意,这是我个人认为,”竺阿妹接着说,“别看这只是一千万知青,它搅乱了几亿人的心,在各方面都打成矛盾结:在农村与农民争土地的矛盾、给许多家庭造成困难的矛盾、许多知青已逗留城市与社会的矛盾……其实,李晋与袁大炮、田野的爆发点也是来自对这场运动的争执嘛!”
肖书记听得很认真:“你们把心里话都说一说,我很受启发。”
奚春娣说:“这些矛盾,这些问题,中央还没拿出明确说法来怎么解决,下边矛盾双方一碰撞,可不就斗呗!”
“肖书记,你要让我说心里话,我可就要说了,”李阿三说,“我觉得这场群架也罢,叫武斗也罢,追其根源,有个外部大环境问题,处理一定要慎重。”
“这么说,”肖书记问,“就不好追究责任了?”
牛大大在一旁摇摇头:“不是不是,这个问题我们的观点都一致,具体责任好追究,就是两边的挑头人嘛,就是说处理时要有个‘度’。我们觉得肖书记就是在寻找这‘度’,已经改变了过去的做法,也就是我们刚进场时当地干部和贫下中农总想管服治服知青的‘嘿唬横’,这是农场做人的工作的一大进步!”
肖书记笑了:“你们说怎么才是个合适的‘度’?”
陈心良发了一番感慨:“肖书记,我可要不自量力了!我的意见是,第一,首先让群架两边的主事者检讨,深刻认识错误,写出检讨报告;第二,如果深刻的话,都坐在一起各自多做自我批评;第三,各自批评深刻的话在全队开批评教育和自我检讨会,教育大家不再发生类似事情……”
李阿三吸口烟截住陈心良的话:“哈哈哈,你倒当起党委书记来啦!”
大家都笑了。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183731/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183731.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二十七章 探底细)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韩乃寅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