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3/6)
地壳(q专业术语,是指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地震波的研究判断,地壳与地幔的界面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莫霍面)。
上层化学成分以氧、硅、铝为主,平均化学组成与花岗岩相似,称为花岗岩层,亦有人称之为“硅铝层”。此层在海洋底部很薄,尤其是在大洋盆底地区,太平洋中部甚至缺失,是不连续圈层。 下层富含硅和镁,平均化学组成与玄武岩相似,称为玄武岩层,所以有人称之为“硅镁层”(另一种说法,整个地壳都是硅铝层,因为地壳下层的铝含量仍超过镁;而地幔上部的岩石部分镁含量极高,所以称为硅镁层);在大陆和海洋均有分布,是连续圈层。两层以康拉德不连续面隔开。
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 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地壳最厚的地方,厚达0千米以上;而靠近赤道的大西洋中部海底山谷中地壳只有千米厚;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东部深海沟的地壳最薄,是地球上地壳最薄的地方。
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有种元素,其中种元素以及00多种同位素 地壳运动 在壳中存在。 在地壳中最多的化学元素是氧,它占总重量的;其次是硅,占;以下是铝、铁、钙、钠、钾、镁。丰度最低的是砹和钫,约占0分之一。上述种元素占地壳总重量的0,其余0多种元素共占。 地壳中各种化学元素平均含量的原子百分数称为原子克拉克值,地壳中原子数最多的化学元素仍然是氧,其次是硅,氢是第三位。 大约以上的生物体是由0种含量较多的化学元素构成的,即氧、碳、氢、氮、钙、磷、氯、硫、钾、钠;镁、铁、锰、铜、锌、硼、钼的含量较少;而硅、铝、镍、镓、氟、钽、锶、硒的含量非常少,被称为微量元素。表明人与地壳在化学元素组成上的某种相关性。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但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则要首推铝了。 铝占地壳总量的,比铁的含量多一倍,大约占地壳中金属元素总量的三分之一。 铝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它的密度很小,导电、导热性能好,延展性也不错,且不易发生氧化作用,它的主要缺点是太软。为了发挥铝的优势,弥补它的不足,故而使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187850/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18785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287章)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卿禹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