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军虽然在李牧统率指挥下,一再战胜,可是兵力损失后难以补充,单凭现有兵力无法对秦持久作战,必须立即寻求外援。而这时楚、魏业已削弱,燕、赵关系欠佳,只有联齐,争取齐国人力物力的支持,才能与秦相抗衡。秦也察觉赵的这一企图,立即派遣一批策士到齐进行游说活动,极力破坏齐、赵的联合,孤立了赵。秦则不失良机,接着发动又一次大规模的进攻。
赵国密谋串联三晋,秦国发现韩王韩安背弃盟约,决定灭亡韩国、以绝后患。
公元前230年,秦国派秦将史腾率师十万南下渡过黄河攻韩,一路势如破竹。
韩国国都新郑,韩王宫大殿。
此时的韩国满朝文武大臣个个如履破冰、战战兢兢。
韩王韩安更是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冯亭之孙冯义,人如其名,一脸义愤填膺,大声斥责道:“国家危亡之际,尔等怎能见死不救?”
韩国实在拿不出像样的名将。唯一拿得出手的就算冯亭了。
冯亭就是那个不愿意把上党拱手让给秦国的韩国将领,他后来把上党甩给了赵国,因此引发了秦、赵两国针对上党之争的“长平之战”。这个祸闯得可不小,如果不是秦将白起击败了赵括,冯亭这一手还真让秦国难以下台。时间追溯到公元前262年,秦国大将白起在此率军进攻韩国,取得了野王邑。在此基础上,上党与韩国本土的道路被断绝。对于韩国来说,本来是希望将上党地区割让给秦国,以此求和。但是,韩国上党郡守冯亭却不愿意,而是将上党郡让给了赵国,从而引发了长平之战。最后,在归降赵国后,赵国封冯亭为华阳君,给予民户三。不过,对于赵国的封赏,冯亭却是愧不敢当,也即作为韩国的将领,冯亭不愿意出卖韩国的疆域,以此来获得赵国的封赏。后来,秦国大军和赵国大军于长平较量时,冯亭率领将士帮助赵军对抗秦军。不过,因为实力有限,冯亭率领的将士不仅被秦军击败,连冯亭自己也于长平之战中战死沙场。总的来说,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韩国因为国力上的有限,几乎没有单独在正面战场战胜其他六国,所以自然也缺乏白起、李牧、廉颇这样的名将了。
韩国老将申犰不禁面红耳赤,终于舍生忘死地站了出来:“大王,老将不才,愿意领兵与秦军决一死战。”
韩王韩安大喜,连忙问道:“老将军忠勇可嘉,但是不知有几成胜算?”
韩国老将申犰老脸更加红了,还是勉强说道:“新郑城内只有八万老弱残兵,万万难以抵挡十万虎狼之师。不过,老臣虽无半分胜算,但是仍然愿意一试。”
平山侯韩闯却坚决反对,进言道:“大王,秦将史腾此次率领的是秦军关中悍卒,比我国原来的精锐韩军还要精锐。为了大王和宗庙的安全,还是向秦军议和吧。否则贸然出兵,不仅会损兵折将,而且惹怒了秦军,结局自然大大不妙啊。”
韩王韩安听了,心中又犹豫起来,既不肯束手就擒,又怕秦军大胜之后、趁机屠灭韩国宗室。
韩国老将申犰见状,立即拜倒在地,大声哭喊:“如果不战而降,大王和臣等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193612/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19361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94章 韩国末日)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神话将军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