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初,智瑶荀瑶分别向韩康子、魏桓子、赵襄子三大夫勒索土地,只有赵氏不给,荀瑶大怒,联合韩、魏两氏攻击并击败赵襄子。赵襄子慌忙退守根据地晋阳,荀瑶包围并引晋水灌城二年之久。在水淹赵家的晋阳城时,对韩康子、魏桓子说:“我今天才知道原来水也可以亡国。”智瑶说者无心,韩康子、魏桓子听者却是有意。因为汾水可以用来淹没晋阳城,也可以用来淹没魏氏的安邑城;而绛水则可以用来淹没韩氏的平阳城。于是,韩康子、魏桓子暗中联合赵家的赵襄子,把智家灭了,这才有了后来的“三家分晋”。
但历史就像调皮的孩子,最终还是与魏国开了个不小的玩笑。魏国即便把都城从安邑迁到大梁,仍然逃不过被水淹灭国的命运。不过,话说回来,王贲引汴河之水灌淹大梁,只是足球场上的临门一脚,顶多算是导致魏国灭亡的直接原因,而不是主要原因。那么,导致魏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是人才!魏国的人才流失与人才凋零,才是魏国最终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魏国真正成为诸侯国,是在魏文侯时期。魏文侯是魏国历史上最具雄才大略的王侯,在他在位期间,招揽、任用了大量的当时顶级人才,如田子方、李悝、翟璜、西门豹、乐羊、吴起等等。正因为魏文侯能够重视人才,求贤纳士,所以魏国才一举跃居当时的强国之列,并为后来魏惠王前期成为霸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然,令人感叹的是,魏国历史上竟仅有魏文侯能够真正做到求贤纳士,魏文侯以下,魏国历代国君,就像九斤老太太说得那样,是一代不如一代,直至魏国灭亡。
魏文侯之后是魏武侯。魏武侯于公元前386-公元前371在位,在位时间16年。在这16年的时间里,魏武侯干得最错、最蠢的一件事就是任人唯亲,听信公叔痤的话,把吴起bi)去了楚国。魏武侯之后是魏惠王。魏惠王在位时间长达51年,在执政前期,他凭借魏文侯、魏武侯两代人积攒下来的家底,俨然成为了当时的天下霸主。史料说明,在魏惠王执政的51年时间里,至少与其他诸侯发生了21次战争,平均不到三年便有一次战争。这是一个惊人的战争频率,以魏国当时的国力,根本无法支撑这样频繁的战争。
魏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频繁的、毫无章法的、吃力不讨好的战争?根源就在于魏国缺乏像商鞅、孙膑、范雎这样具有高瞻远瞩的长远战略眼光和运筹帷幄的人才。实际上,商鞅、孙膑和范雎本来是有可能替魏国出力的,但魏惠王却有眼无珠、一再错失。
喜欢就分享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193612/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19361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125章 魏国灭国)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神话将军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