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四公子对有识之士亲厚,可以说是不惜一切代价,但门客三千,也并非是一视同仁的,就如同后宫之中的妃嫔,那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史料有载,“门客有上客、中客、下客之分,与之相应的是饮食,器用,坐卧上的显著差别。”
以冯谖为例,初为孟尝君客时,冯谖的生活待遇极低,“食以草具”;因其才能不久便升为“门下之客”,食有鱼;后不久又升为“车客”,出入乘车。《烈士传》中也有记载:“孟尝君厨有三列,上客食,中客食鱼,下客食菜。”此外,在生活居所上分为传舍,幸舍及代舍,分为供给下客、中客和上客居住,由上可知孟尝君对门客在其衣食住行方面的差别对待了。
虽说四公子门下客分为上中下三等,但这等级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这主要看的是个人的本领,能否得到公子的赏识或立下重大功劳。以毛遂为例,他原本是平原君门下一下客,三年来默默无闻,连平原君都称其为“泛泛之辈”,即便如此,毛遂依然自荐,随平原君出使楚国,最终促成楚、赵合纵,并获得“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赞誉。信陵君门下侯嬴,年已七十,家境贫寒,信陵君慕名拜访,并亲自为其御马驾车。由此见得,门客的待遇完全是依自才能而定的。
门下养士如此众多,吃穿用度方面的花销不容小觑,那么是否有所成效呢?
作为平原君门客的公孙龙长于辩论,曾与孔子后裔孔穿在平原君家聚会交流,孔穿对公孙龙说:“臣居鲁,侧闻下风,高先生之智,说先生之行,愿受业之久,乃今得见。然所不取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之以白马非马耳。请去白马非马之学,穿请为弟子。”由此可见,公孙龙使得平原君声名远播;信陵君亦因养士而名冠诸侯,各诸侯以魏公子信陵君贤;申君待门客恩厚,其上客皆蹑珠履,使赵国使者惭愧,由此宣扬了自己的厚客名声。此种养士做法,虽不可立见成效,但都是间接的扩大了公子的影响力。
四公子养士不但利己,对国家也有直接的贡献。信陵君“多客”,使得各国一时不敢有谋魏之心,可以称的上是护国有功;申君门下朱英,就曾对申君说,把楚国的国都从陈迁走,这样就能避免和秦军正面交锋,其作用一能减少楚国的防守压力,二能减少外界对申君为相却屡丧国土的埋怨,申君最后采用了朱英的建议,这对楚国今后发展有着的巨大贡献。
这些门客不仅在平时为公子出谋划策,在危难之时更是与公子同进退,实为坚强的后盾。
养士之风在秋战国的兴起,从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才能的重要,为有一技之长的人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此举也影响至先秦时期的吕不韦、李斯等人,成为这一时期的一大风尚。
喜欢就分享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193612/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19361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135章 养士之风)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神话将军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