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历史小说 » 霸王一统诸天万界从楚汉争霸开始最新章节列表 » 用逻辑辩证分析法来读楚汉历史 (3/3)

用逻辑辩证分析法来读楚汉历史 (3/3)

文/让酒
p>

士可杀不可辱这种思想更是被项羽体现的淋漓尽致,侮辱项羽的人,项羽必杀之,杀不掉宁可自杀也不接受屈辱投降。

还有关于项梁和项羽杀殷通起兵的描写,实在是过于详细了,高度体现了项梁和项羽的不仁不义,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首先,殷通是项梁朋友这件事就有待商榷,就算是朋友,交情也深不到哪去,项梁在楚地知名度极高,殷通这种关系的‘朋友’项梁多的是。

真实的情况多半是项梁为了在会稽郡立足,才不得不认下殷通这个场面上的朋友。

其次,会稽太守想起兵反秦,却说要项梁和桓楚领兵,而这个桓楚正逃亡在大泽乡,具体在哪只有项羽知道,于是项梁借机把项羽叫进来杀掉了殷通。

看似殷通把项梁当至交找他来商量起兵反秦的事,也有了项羽出场的借口。

但仔细一想问题就大了,桓楚到底是何许人也?他凭什么和项梁并列?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之后,桓楚不知道犯了什么罪逃到了大泽乡,为什么没有被义军重用?

需知大泽乡可是在会稽郡治吴县八百多里外,殷通连桓楚在哪都不知道,为什么就非要指名道姓的要桓楚领兵?

桓楚知名度这么高,为什么有关桓楚的记载最早就是杀殷通这件事?

而桓楚的另外一个记载,恰巧是与项羽杀宋义有关,是桓楚把项羽杀宋义这件事报告给楚怀王的。

别忘了在刘邦给项羽安排的十大罪名当中,就有项羽杀宋义这一条,桓楚这个龙套演员恰巧又在此时登场了。

最后,假如殷通是项梁好友,又是真心起兵反秦,项梁又真的是个背信弃义的小人,借机夺了殷通的军队。

那这件事怎么会流传出去的?甚至连双方的对话每个细节都被记载到了史书里,真正的知情者不应该只有项梁和项羽两个人吗?难道项梁不知道这样做有损自己的形象吗?

可事实上项梁有因为起兵的事毁掉了政治形象吗?

非但没有,而且项梁成了武信君,各方势力包括刘邦都来投靠项梁。

所以项梁和殷通的对话包括杀人的动机都只是一个拙劣的谎言罢了,目的就是黑项梁连带着黑项羽。

真实的情况已经掩埋在了历史长河中,但我也可以脑补出一些,肯定比史书上记载的更符合逻辑。

殷通见大泽乡起义声势够大,不满足一郡太守,就起了自立为王的心思,但是陈胜吴广起义尚且借了天命和楚将项燕的名义,他直接反秦能有人追随吗?

可巧的是项燕的家人后代就在会稽郡,用这个活招牌不比陈胜假借项婴名义高明得多吗?

所以殷通就找来了项梁,让项梁当面旗帜或者说是傀儡,而项梁将计就计把项羽这个项婴后人带去见殷通。

殷通自然要对项梁和项羽有所防备,武器是带不进去的,奈何项羽武力盖世,抢把剑还不是轻松加愉快?

于是乎殷通就悲剧了,项梁借机夺了会稽郡,成功起义。

还有一点也能证明项羽杀殷通不仁不义纯属污蔑,假设这件事真的,那么刘邦在列举项羽十大罪状的时候,首先就应该把这件事放在前边,可是根本只字未提。

除了上面提到,其他有关项羽的黑记载也大都经不起推敲,有一定逻辑能力的人都能发现问题。

而且有很多通过考古界给出的证据,已经可以证明项羽是被冤枉的了。

关于项羽屠城的问题很多人已经谈过了,我也不想多说,谁让笔在人家手中呢?

但是无论是《史记》还是《汉书》等等史书中,刘季及其下属屠城的记载都比项羽要多。

倘若屠城就应该被千古批判,而刘季屠城又是板上钉钉的事,那该怎么维护刘季的正义形象呢?

当然还是靠抹黑项羽了,不光屠降兵,而且还要屠百姓,妇女儿童都不放过,什么无不残灭,大火三个月不灭等等,最次也能给百姓一个大家都屠城的印象。

试问一个看战马和普通士兵受伤都流泪被称之为妇人之仁的人,又怎么会干出老弱妇孺都不放过的屠城之事呢?

说来说去,项羽还不是按照巩固汉朝政权的需要变来变去吗?

那些昧着良心抹黑项羽的人,那些不懂装懂侮辱项羽的人,那些人云亦云误会项羽的人……通通都欠项羽一个道歉一个公道!

我没有那个能力让那些人道歉,但我希望项羽从此以后不会被更多的人误会。

>

(快捷键 ←) 上一页:第68章 北路楚军(3/3)章节列表(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