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人,时代变了 (3/4)
当初西部鲜卑被汉朝打跑之后,莫护跋的父亲不愿意归附汉朝,于是远遁西域,如今部落尚有十多万人,骑兵数万之众。
匈奴单于呼衍王派去的人很快通知了莫护跋的父亲以及另外几个鲜卑小部落首领大人。
很快在关羽大军还未抵达高昌的时候,匈奴人和鲜卑人就已经进行了军事动员,双方联合在一起,总兵力超过了十万,而且多是骑兵。
只不过二族的骑兵没有马镫和马蹄铁,也没有像汉朝财大气粗那样带了数千套战甲出来,战斗力不在一个层次。
毕竟即便是知道马镫和马蹄铁,匈奴人和鲜卑人缺少钢铁,自然也打造不了这些东西。
午后的大地上,狂风吹拂着山岗,远方的天空忽然变暗了。
仿佛无数朵黑云向着南方涌来。
关羽骑在马背上,将用于遮蔽阳光的墨镜摘下,然后取出望远镜观望。
就看到数十公里外,无数密密麻麻的黑点奔腾,卷起黄沙漫天。
曾经来过西域的一位名叫滇昌的羌人首领手搭凉棚,对关羽说道:“大将军,像是要变天了。”
“嗯。”
关羽点点头,他看到地面黄沙漫天,天空乌云飘散,显然是不仅匈奴人和鲜卑人已经在往南进攻,同时也有可能因为气候变化而发生骤降暴雨。
他的目光扭头看向另外一人。
那人叫赵仲,乃是冀州平原人士,原本是个铁匠,后来青州钢铁制造厂招募匠人,进入了钢铁厂,辗转去了火器局。
燧发枪的发明就是他,此次赵仲担任火枪军校尉,负责的是火器射击指挥工作。
火枪队已经训练了一年之久,也曾经用于剿匪实战,斩获颇丰。
但真正上到这种级别的战场,还是第一次,而且关羽虽然在来的路上见识过火器的威力,但之前在某次下雨过程当中,火器因雨水而哑火了不少。
所以相比于技术还不成型的枪械,关羽更信任手中的刀。
赵仲认真说道:“大将军放心,上次因雨水问题之后,我就在关中的时候令人打造了数千个木盒,把木盒装在药池上,不仅能阻挡雨水,还能防止发射时火药溅射伤到人。”
这是18世纪英国人发明的办法,非常简单粗暴,可以有效解决燧发枪进水问题。
“这样吗?”
关羽听不懂他说的设计思路,只是说道:“这火器是四弟强让我带上的,我本不信任,但既然是四弟说的,那就姑且信之。小子,若是此战你的火枪队出了问题,你知道什么下场。”
赵仲肃然道:“若出差池,愿受军法处置。”
“那就好。”
关羽点点头,目光再次看向远方的大地。
匈奴人和鲜卑人来的比他想象得要快,这里是高昌城外约十余里的地方。
本来是想打他们个措手不及,但毕竟是茫茫平原戈壁,想要隐藏军事行动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也只能迎战。
“准备作战!”
他下达了最后的命令。
身后各级羌人将领立即把命令传达下去。
有了大汉朝廷的装备和财力支持,这支羌人骑兵被武装到了牙齿。
很快。
大地震动越来越近。
远方十多万骑兵如乌云一样汹涌而来。
“杀!”
随着双方距离不足两公里,为了保持冲锋的势头,关羽下达了进攻指令。
一瞬间,嘶吼与呐喊传遍了全军,羌人骑兵开始反冲锋。
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丝顾虑。
两边都不给对方任何前戏准备,骑兵要的就是这股冲锋的势头,如果先停下来再打半天嘴炮,气势就会削弱。
所以骑兵之间的遭遇战,往往都是见面就直接开干,利用马匹的冲力先干掉对方,而不是先聊会天。
片刻后,双方如海洋一样碰撞在了一起,顷刻间人仰马翻,尘沙遍起。
从人数上来说,大汉骑兵处于绝对劣势。
两万对十多万,这是在送死。
然而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两万骑兵根本没有输,宛如洪水一样冲垮了匈奴人和鲜卑人的阵型,很快厮杀在了一起。
汉人强大之处就在于善假于物。
李陵在浚稽山之战五千士兵对战十万匈奴人,杀伤匈奴骑兵万余,就在于善用弓箭。
而大汉征召来的骑兵虽多是羌人,但经过训练,且装备优良,战斗力不俗。
因此与十多万匈奴人和鲜卑人呈现出了缠斗的趋势。
此时关羽的位置比较靠后,他的周围由自己一千亲卫队以及排列成一字长蛇阵的五千火器军组成。
这些人也都骑着马匹。
远方外围匈奴人和鲜卑人注意到了这里,知道可能是汉人将领,于是悍然发动了袭击。
“准备射击!”
赵仲见到敌人上万骑兵组织向着这边冲来,发出了高昂怒吼。
顷刻间早就已经准备妥当的火枪兵纷纷举起了手中的枪械,通过机瞄,对准了来袭的敌人。
“射!”
等到敌人到了三百米开外,赵仲悍然下达了进攻指令。
他们的枪械可是滑膛燧发枪。
精准射程是一百八十米,而有效射程超过了五百米。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民兵莫西·墨菲就是用滑膛燧发枪在500米外击毙了一名英国将军西蒙·弗雷泽。
一声令下,所有严格训练的火枪兵纷纷扣动扳机,一时间震天枪声顿时四起。
关羽骑马站在一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198288/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198288.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人,时代变了)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玩蛇怪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