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7章 新的难题 (2/3)
但少府花七十五钱买进的一石冬小麦,在经过去壳、舂挑、研磨成粉等工序之后,很可能只剩下半石。
而少府把加工出来的麦粉再往外出售时,用到的单位却依旧是‘石’。
这就意味着,哪怕不考虑任何成本,只以‘不亏’为目的,一石面粉的出售价格,也起码需要达到一百五十钱。
再算上储存、加工的人工、时间成本,一石面粉的成本价,就将可能达到二百钱。
这就让刘弘有些犯难了。
哪怕不盈利,一石面粉也起码要卖二百钱?
这对于宿麦播种,以及面食的推广,将是极大的阻碍!
道理很简单:光是百姓买粮食,明码标价摆在眼前的‘粟米石七十五钱’‘麦粉石二百钱’的价格牌,就足以让百姓将麦粉,直接理解为梁米那般,只供给贵族老爷吃的‘奢侈品’。
而宿麦的年产量又与粟米接近,使其根本无法支撑每石二百钱的价格。
——梁米石数百钱,那是因为物以稀为贵~
既然宿麦并不‘稀少’,那百姓自然就不会为‘每石二百钱’的超高价格买账。
就算将面粉买回去之后,百姓很快就能发现:原本只够一家人吃三天的粟米,换成一石面粉,却能吃六天,也于事无补。
刘弘甚至非常怀疑:就算是将麦粉价格定为二百钱的成本价,都很有可能出现‘贵族都嫌太贵’的状况。
为了应对这个‘意外’状况,刘弘只能想个办法,让汉人理解一个概念:一石粟米和一石麦粉,根本就不一样重!
这个问题,让刘弘困惑了许久,都没能想到一个可行性高的方法。
——因为一石=一百二十斤的概念,早就如‘一千克=1000克’一样,深深刻入了每一个汉人的脑海之中。
这个时候,让一个人相信‘一石粟米=二石麦粉’的操作难度,几乎不比刘弘扭转汉室厚葬之风来的容易。
“这该如何是好···”
今年,关中大半的农田都种上了宿麦,按照每亩四石的平均亩产,少府即将要面临的,很可能是将近四万万石宿麦的收购!
收购宿麦,少府还不会这么吃力——毕竟百姓还会留一部分粮食做口粮,少府要收购的,并不会是所有的粮食。
而宿麦就不同了——关中百姓之所以全面补种宿麦,几乎完全是因为刘弘放出了风:少府将以每石七十五钱的价格,全面收购宿麦!
也就是说,百姓愿意在冬天种植宿麦,并非是和种植粟米一样,出于生存的目的。
百姓种植粟米,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吃,为了填饱肚子,也就是生存。
至于粟米的收购、出售,则属于次要的,正常范畴的‘交易流通’。
可百姓种植宿麦,从最开始,就从来不是为了吃。
用后世的话来说:关中百姓之所以追随刘弘地号召,全面补种宿麦,只是将宿麦当成了经济作物。
而百姓种植经济作物,从来都不会考虑这个作物会被用来作什么。
百姓唯一在乎的,是这个东西,能卖多少钱。
关中百姓今年种植宿麦也一样——没人在乎宿麦能用来作什么,大家种植宿麦的唯一目的,就只是为了卖钱。
而这,对刘弘推行宿麦耕种,推行面食,乃至于推行粮食保护价政策而言,都将是一个十分严峻的考验。
——要想吃下今年关中所产出的四万万石粟米,少府至少需要投入三百万万钱以上的本金!
为了将这些宿麦加工成面粉,更是需要耗费无数人力、物力、时间,才能完成。
而汉室如今的财政状况,又很难忍受一个‘投入三百万以上,且短时间无法收回成本’的项目。
——要知道就连去年秋收后的粟米收购,少府都完成的非常吃力!
如今的汉室,本来就处在一个相对贫困,财政相对结局的时间点;为了完成去年的粟米收购工作,刘弘几乎是把所有家底都掏了出来!
又是搜刮少府、勋贵家中的铜铸钱,又是不惜以少府储存的黄金拿出来换钱,刘弘几乎是用尽浑身解数,才让少府勉强完成了去年的粟米收购。
——就这,还是因为朝堂知道,这些粟米很快就会被百姓加价买回去食用;投入进去的成本很快就能收回,还能有不菲的利润。
若非如此,别说朝堂了,恐怕少府卿本人,就要在第一时间以死相逼,要阻止刘弘推行粮食保护价政策了。
道理很简单:刘弘打算掏空整个政权的所有财富,全部用来购买某一种东西。
那朝堂支持与反对,自然就取决于:这个东西是否为必需品,以及这个东西能否卖出去,将成本收回。
粟米的收购,虽然对汉室而言不是‘非做不可’的刚需,但刘弘‘稳定粮价,安定民心’的解释,也勉强可以让朝堂,将粟米的收购理解为‘政治需要’。
再加上粟米收购,确实能让中央牟取一定程度的利益,才使得朝堂对这个看上去‘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新鲜事物,持一个‘先试试,看看状况’的态度。
而冬小麦被纳入粮食保护价,和粟米就不是一回事了。
少府收购粟米,再稍稍加价卖出,能让中央财政得到一定的改善,同时又能让粮价安稳下来,朝堂自然是没什么话可说。
可收购冬小麦,却并不属于‘稳定粮价’这种迫切需要做的政治举措。
光这一点原因,就足以使得朝堂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198983/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19898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0327章 新的难题)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中丞佐吏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