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76章 两个楼烦 (2/3)
只不过这二十万人,并非全都是‘战斗编制’。
本次南下,冒顿带来了单于庭本部的十二个万骑,近十万人;
左贤王、右贤王本部的各四个万骑,共六万多人;
折兰、白羊、楼烦部各两个万骑,近四万人;
以及呼揭、浑邪、休屠、卢水、兰氏、须卜氏、且渠氏、呼延氏八个正派附属部族的各一个万骑,大约五万人。
但想想就知道:一场参战人数远远大于十万人级别的大规模战役,显然不可能是双方各派二十万人,然后来一场‘二十万vs二十万’的大型pvp。
首先,作为匈奴象征至高威权的单于庭本部,在非必要的情况下,是不可能下场参战的。
——最起码,不可能在一个小小的马邑城外参战。
而左、右贤王两部,由于其掌控者本身具有单于继承权,在匈奴‘成王败寇’的丛林法则下,显然是先天具有‘兵变动机’。
所以通常情况下,单于庭大帐所在之处方圆五百步,要么全是单于庭本部的护卫。
而在战争中,左、右贤王两部分也很难有机会参战。
——为了不让对方杀了冒顿,然后成为新的单于,左右贤王二人都必须紧紧跟在单于大帐边,监督、威慑对方。
这样一来,能大概率参与战斗的,也就只剩下白羊、楼烦、折兰三部,以及其余的八个附属部族。
那问题又出现了:白羊、楼烦、折兰三部,再加上附属八部族,共十一个部族,就意味着有十一位王。
要是十一个部族都一股脑压上去,大家伙听谁的?
再者:光是白羊、楼烦、折兰三部,就是六个万骑,满编三万六千人了。
除了云中城那样的刺猬之外,整个已知世界,能让这三个部族的三万多骑兵集群吃闭门羹的地方,一个手指头就数的过来。
——而且基本全都在长城以南!
很显然,马邑并不在那几个‘坚城’的范围内。
所以攻夺马邑一战,在匈奴这边的状况已经很明显了。
作为dà_boss,单于庭本部的十二个万骑会留在后方,充当一个类似中军的角色,或者掠阵的作用。
左右贤王部出于政治考虑,也要留在后方。
至于冒顿征召的八个附属部族,则大概率会打打下手,在侧翼查探情报、遮蔽战场,顺便扫荡一下城外的村落。
而攻城的主力部队,当仁不让的落在了匈奴的三驾马车:白羊、楼烦、折兰三部身上!
关于这一点,哪怕冒顿还没有做下部署,甚至大军还没在南池征集完毕,参战部族的头人也大都心里有数。
在这种情况下,楼烦王作为必然参战的三部之一,特意送来了‘韩王部从武州进入汉室’的消息,自然也由不得冒顿多想。
——楼烦人,可并非是匈奴的专利!
在汉室的北方边界,恰恰就在马邑以南数十里,便屹立着一座汉人的城池。
那座城池的名字,就叫楼烦县!
甚至冒顿心中都清晰的知道:那座楼烦县里的汉人,和如今匈奴的楼房部族,在百余年前是一个整体!
只是当时,汉人出现了一个英明的赵王,用游牧民族最擅长的方式,将古老的楼烦国给击溃。
楼烦王国灭亡后,残存的楼烦人也和历史上的月氏人一样,分成了两部分。
其中一部分,是由楼烦王国的贵族组成;这部分人由于担心被‘斩草除根’,便北逃到了草原。
由楼烦平民百姓组成的另一部分,则选择留在原地,与赵人一起生活。
北上草原,逃离赵国势力范围的那部分,便是如今匈奴楼烦部族的祖先。
而愿意留在原地,与赵人一起生活的那部分,则是如今汉室楼烦县内所居住的汉人的祖先。
按理来说,这两部分楼烦人可谓是‘同宗同源’,属于地道亲戚,哪怕不能好的穿一条裤子,也起码不至于成为敌人才对。
但现实情况却是:汉楼烦县内的楼烦人,恨不能撕碎匈奴楼烦部族!
因为在楼烦县的汉人看来,如今草原的楼烦部族,是那些平日里只知道打压子民,最后却抛下子民,自己逃跑的小人之后代!
反过来,草原上的楼烦部族,也同样对汉室楼烦县的楼烦人咬牙切齿。
这就好理解多了。
——往上数一百年,老子是你的主人!
居然敢质疑主人?
你们这帮肮脏的奴隶后代!
就这样,两个明明同出一宗,同样以游牧为生、齐射为技能,甚至信仰同一个神明的亲戚,结成了死敌。
‘楼烦部族’和‘楼烦汉人’之间的茅盾,在草原上也是妇孺皆知的饭后杂谈。
现在,草原楼烦部族的头人,在本部族基本确定参战的情况下,来到冒顿面前说:单于,我们应该打马邑方向······
——冒顿闭着眼睛都能猜到:一旦马邑城破,那在之后的半个月之内,楼烦部的两个万骑,就将完全脱离他的掌控!
在汉楼烦县被夷为平地之前,就算是冒顿,也不可能把这帮杀红了眼的楼烦人拉回来。
这也是过去这十几年,冒顿几次三番率军南下,却始终不从马邑方向进攻汉室的原因。
因为在匈奴人的信仰中,月亮是否残缺,便是判断出征‘是否吉利’的重要参照。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198983/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19898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0376章 两个楼烦)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中丞佐吏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