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御钟响起,够级别的显官大僚肃衣列队从象鼻桥下进了午门,不够级别的则留在原地看个眼热。移时,礼部鸿胪寺官员清点例朝官员人数之后,手持黄册名簿报了进去。不一会儿,传旨太监便来到皇极门外的台阶上,尖着嗓子喊道:“皇上有旨,召内阁、五府、六部众皆至……”
一听这旨意,在场官员都知道皇上要在京的所有官员一个不落全部到场。这种情形,只有皇上要宣布重大事情时才会发生。众官员先是面面相觑,接着又都忍不住交头接耳,叽叽喳喳议论声一片。严嵩虽然被弹劾,但他现在依旧作为百官之首,他强制镇定,率先步入大殿,他早朝位置在金台御幄旁边,与皇上只有咫尺之隔。
此刻只见皇帝高坐御榻之上,神色威严,撑张五把巨大金伞以及四柄大团扇护卫丹陛的锦衣力士也是目光炯炯,严嵩便有些忐忑不安,而他的儿子更加不堪,两腿瑟瑟,几乎卖不动脚步。
昨天一整天,严嵩父子是在焦灼中度过的。高拱、张居正等人的折子送进宫中之后,皇上那边却没有任何一点消息反馈回来。身为宰辅这么多年,严嵩在大内还是有几个“耳目”的,但无奈高拱、张居正等人的折纸送进去之后,这紫禁城大内的守门禁军比平日多了一倍,出入门禁盘查极严。
除了极少数几个皇帝的身边的牙牌大珰可以自由进出之外,一般的人是进也进不去,出也出不来。因此整整一夜,心绪不宁的严嵩父子俩未曾合眼。而今天的早朝,皇上脸色铁青,行礼的时候,连眼皮子都没抬一下看他,也没有赐座,严嵩已经感觉到了大事不妙。
正在惶惶不安之中,忽听得殿门前叭、叭、叭三声清脆的鞭响,接着传来一声高亢的喊声:
“皇上有旨下……众官接旨!”
传旨太监的嗓子经过专门训练,这三个字似吼非吼,却悠扬婉转传到午门之外。刹那间,从午门外广场到皇极门前御道两侧以及金台御幄两厢檐柱间,近千名文武官员哗啦啦一齐跪下,刚才还是一片叽叽喳喳窃窃私语的场面,顿时变得鸦雀无声。按规矩早朝宣旨,接旨的人应该是内阁首辅。严嵩因此习惯地朝前膝行一步,说道:
“臣严嵩率文武百官接旨。”
宣旨的太监黄锦却不理会他,左瞧瞧,右瞧瞧,像在故意卖什么关子似的,突然一咬牙,憋足了劲喊道:
“请阁臣胡宗宪接旨!”
严嵩一听这话,禁不住浑身打了一个激灵,不由得转头去看胡宗宪。胡宗宪这时也正好抬起头来看他,四目相对,都流露出难以名状的惊诧。黄锦看到这一幕,脸上闪过一丝笑意,抬手指了指胡宗宪,又大声喊了一句:
“胡大人,快上前接旨。”
忽如其来的变化,顿时引来了一阵骚动。这一回不单是严嵩,两厢檐廊的九卿以及言官都听得真切,莫不纷纷抬起头来。严嵩是首辅,接旨的理当是他,为何要绕过他让排在内阁末尾的胡宗宪接旨?大家都心下疑惑,又不敢言声,只是互相以眼睛询问。
“哼!”
一直没有开口的皇帝突然哼了一声,顿时全场安静了下来。说来也巧,阳光恰好也在此时升了起来,皇极门门楼上覆盖的琉璃瓦,反射出一片耀眼光芒,正好照在丹墀御座上威严的皇帝身上,洪宪皇帝朱载康神情严肃,不怒自威,仿若天神降世。
看到这难得一见的一幕,刚才还窃窃私语的众位官员被吓得头也不敢抬。这当儿,只见严嵩一脸灰败地把身子朝后挪,而胡宗宪膝行向前,口中说道:
“臣胡宗宪接旨。”
黄锦回头看了看皇帝,朱载康微微一点头。黄锦立刻走到丹墀正中,双手把那黄绫卷轴圣旨展开,一板一眼朗声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数十年以采,先帝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迩来诏书数下,如宪政,裁冗兵,改武科制度,立大小学堂,皆经妥议施行……惟是官场风气却一再反复……众喙哓哓,空言无补。试问如此下去,国势将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延续正德盛世乎?”
”今有大学士严嵩专权擅政,结党营私,把朝廷威福都强夺自专,不知他要何为……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极其流弊,必至门户纷争,互相水火,徒蹈宋、元积习,于时政亳无裨益。即以中国大经大法而论,五帝三王,不相沿袭,譬之冬裘夏葛,势不两存。用特明白宣示,嗣后正式实行总理内政责任制……”
”……中外大小臣工,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严嵩着回籍闲住,不许停留。其他人等,交有司依法处置。你等每大臣受国家厚恩,当思竭忠报主,今后都要洗心涤虑,用心办事。如再有这等的,处以典刑。钦此。”
黄锦读完圣旨,便走下丹墀把那黄绫卷轴递到胡宗宪手中。只这一个动作,在场的所有官员都明白,严嵩顷刻之间已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巅峰上遽然跌落,而胡宗宪则取而代之。这也标志着大明王朝正式进入宪政时代。
……
洪宪二年(1556年)元旦,洪宪帝朱载康发布《明定国是诏》,大明宪政时代从此正式开始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200721/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200721.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一百二十九章洪宪皇帝开新政)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老山活着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