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都市小说 » 重生日常系抽奖最新章节列表 » 第31章郊游2这章很水 (2/4)

第31章郊游2这章很水 (2/4)

文/我不想悔棋
重生日常系抽奖 | 本章字数:19.86万字 | | 重生日常系抽奖txt下载 | 重生日常系抽奖手机阅读
若蛟腾足下,险怪百出。若遇大风天气,浪花飞溅,浪沫直冲“天窗”之上。如是晴天,洞内七彩虹霓幻现,叹为奇观。

石崖上刻有“现身处“三大字。据载,宋元时期来普陀朝山香客,多在潮音洞前扣求菩萨现身赐福。明以后则多去梵音洞叩求观音大士显灵。香客中常有纵身跃下山崖,舍身离世,藉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清时,如此“舍身”现象愈演愈烈,于是定海县令缨燧在岸上建亭,并亲书《舍身戒》立碑以禁舍身。现在亭已毁坏,碑犹在。

潮音洞左侧上方的岩壑中有一天然小型石泉,石壁上刻有“光明池”三字,此处旧名“甘露潭”,山民称“慧泉”,佛家信众常在此祈求圣水以疗眼疾。据说明正德年间,皇太后遣使取此池水治疗眼疾,得以康复,遂改名为“光明池”。潮音洞旁还有一小洞,名善财龙女洞,相传是观音身边的善财、龙女所居之处。

从不肯去观音院出来,一群人随着众多游客,沿着绿树成荫的栈道,向南走着,先是一个下山的坡,接着一个上山的坡,抬头就能看到南海观音像。

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坐落于双峰山南端的观音跳山岗上。此处势随峰起,秀林葱郁,气顺脉畅,碧波荡漾。莲花洋彼岸的朱家尖,隔海侍卫;双峰山坡麓的紫竹林,潮音频传。普陀山新的人文景观,海天佛国的象征。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观音信仰在中华民族可谓妇孺皆知,影响深远。普陀山佛教协会为庄严菩萨道场,弘扬大士圣德,乃广纳群言,发起建造南海观音露天立像,俾诸众瞻礼获福,得大吉祥。

立像台座三层,总高33米,其中佛像18米,莲台2米,台基13米,台基面积为5500平方米。佛像顶现弥陀,左手托,右手施无畏印,妙状、慈祥,体现了观世音菩萨“慧眼视众生,弘誓深如海之法身”。佛像采用新型仿金铜精铸,为普陀山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观,成为海天佛国的象征。“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观音大士,是世上佛教信众的信仰核心。“南海观音慈悲大千,普陀新景光照千秋。”

王呈安拉着安妮在广场上上了第二柱香。然后两人绕着观音像,走了一圈。因为香客信徒实在太多,连一个落脚休息的地方都没有。所以,王呈安两人早早的就在紫竹林外面的小卖部等着大家。

过了10来分钟,韩老板才带着同事们出来。给大家一一递上饮料,在此休息了一会。

看看时间也快11点了,这一路走来,肚子早就饿了。

“领导,快11点了,我们去普济禅寺吃斋饭吧。现在去还赶得及。”王呈安提议道。

韩老板看了看手表,点头道:“可以啊,去前面坐车吧。走路稍微有点远啊。”

众人在观光车紫竹林站,王呈安大手一挥,包了一辆车,直接去了普济禅寺。车开了几分钟就到了普济禅寺百步沙站。下了车,往前走了两三百米,就到了普济禅寺的入口。(小贴士:去寺庙千万别走正门,那是留给僧人走的。)

普济禅寺又叫前寺,坐落在白华山南、灵鹫峰下,是供奉观音的主刹。全寺占地37019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5289平方米。寺内有大圆通殿、天王殿、藏经楼等,殿、堂、楼、轩共计357间。大圆通殿是全寺主殿,人称“活大殿”,供奉着高88米的毗卢观音。

普济禅寺的前身为不肯去观音院,创建于唐咸通年间,后宋神宗于1080年将其改名为“宝陀观音寺”,专供观音菩萨,香火始盛。到南宋嘉定年间,御赐“圆通宝殿”匾额,指定普陀山为专供观音的道场。后来明初朱元璋实行海禁毁寺,直到明万历三十三年朝廷拨款重建,并赐额敕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使普济寺成为当时江南规模最大的寺院。

清康熙年间,遭荷兰殖民侵略者践踏,寺院被劫掠一空。1689年海疆平息后,康熙下旨重新修缮、扩大规模,至雍正九年时基本完成,大部分建筑都是这期间完成的。抗日战争后,寺院萧条败落;期间佛像尽毁,僧侣被遣散。七九年开始全面修复原貌,重筑了毗卢观音等佛像和楼阁,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众人来到对外开放的斋堂,刚好还赶上,因为中午斋饭提供的时间到12点就结束了。普陀山三大寺庙都有斋饭提供。吃斋饭最忌浪费,吃多少拿多少。

王呈安一群人刚好10个,本来这里是8人一桌,5菜1汤,但是大家也不想另开一桌,就挤一挤吧,许是走路走饿了,今天大家的饭量是出奇的好啊,连安妮都吃了三碗饭。(普陀山的斋饭真的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每次吃,每次都觉得特别好吃。)

吃完斋饭,也不休息,众人就开始参观普济禅寺。普济禅寺是普陀山第一大寺庙。逛起来挺费时间的。王呈安和安妮两人上完香,挑了几个看了一下。就走了出来。在海印池边的长椅上休息。

海印池在普济寺山门前,也称“放生池”、”莲花池”,原是佛家信徒在此放生之池塘,后植莲花,即称“莲花池”。“海印”为佛所得三昧之名,如大海能汇聚百川之水,佛之智海湛然,能印现宇宙万法。海印池面积约十五亩,始建于明代。池上筑有三座石桥,中间一座称平桥;北接普济寺中山门,中有八角亭,南衔御碑亭。御碑亭、八角亭、普济寺古刹建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古石桥横卧水波,远处耸立着普济寺。

(快捷键 ←) 上一页:第30章郊游1(2/4)章节列表下一页:(2/4)(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