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飞沙走石之六五垄地 (5/7)
沙柳放下手里的活,看着沙万里说:“要是以后你找到石秀秀和沙洲怎么办?结果还不都一样。”
她把心里一直纠结的事,借机抛给沙万里。虽然生活在一起,之间的关系却是模糊不清的,从沙里屯到五垄地,绕了几个圈子好不容易才走到一起,结果还是做不成真正的夫妻。
沙万里一时沉默着,这是一个不容忽视也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他不可能放弃寻找石秀秀和沙洲,找到找不到,石秀秀都在他的心里占据着一定的位置,他无法给沙柳一个明确的答复,只能埋头干活。
沙柳轻推了沙万里一把:“得了,别愁眉苦脸的,好像是我故意逼你似的。有你在我身边,我快活一天是一天,不去想那些没用的。大不了我以后嫁给二懒汉。”
沙万里抬起头说:“亏你想得出来,你嫁给二懒汉,是你养着他还是他养着你?”
“有一天你拍拍屁股走了,我身边总得有个男人吧。”
“那也不能嫁给二懒汉。”
“二懒汉怎么了?长得多带劲,光搂着睡觉都舒坦,不就是懒点穷点吗?我养着他。难道你还想占着两个女人?”
沙万里把手中的韭菜往沙柳的怀里一扔,站起来说:“你这是成心来气我,你爱嫁谁嫁谁,我还不管了。”
沙柳乐得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春节一过是春分,天气转暖冰雪融化,柳树枝头泛出一片浅黄。沙万里进城卖菜回来,沙柳迫不及待地把他拉到村东头看房子。
村东头有四间才盖了两年的新瓦房,里外罩面,东侧是通往城里的公路,房子的前后是这户人家名下的二十亩平整的土地,无遮无挡出行方便。
关键是这户人家把户口迁到了城里,谁买了他家的房子,谁就可以得到无偿转让的二十亩土地的所有权,所以房价要得特别高。五垄地人不缺土地,一听房子要价五万都直摇头。
沙万里却是想把房子和土地都拿到手,诚心诚意地跟人家谈来谈去,最终以四万五千元成交。他手里只有三万,沙柳给凑了一万五,他如愿以偿地拿到了房产证,以及一份为期七十年的土地承包合同。
遥远的梦想,机缘巧合地成为现实,沙万里像一头野生动物,在自己的领地里巡视。
化冻返浆的土地湿润而松软,脚踩上去喧呼呼的,一股新鲜的暖暖的气息自脚底涌遍全身。这里没有一望无际的荒漠,没有漫天的风沙,种下的种子不会颗粒无收,流下的汗水不会演变成绝望。
七十年的使用权,意味着自己的子孙也将拥有这块土地,这是自己留给子孙后代最宝贵的一笔财富。他醉酒般地在地里走了一圈回到院子里,仔细察看了水井猪圈鸡圈甚至是茅房,总觉得这个院子里还缺点什么。
清扫完灰尘的沙柳从屋里走出来,见沙万里愣愣地站在院子里,就问他:“发什么呆?”
沙万里说:“这房前屋后空荡荡的,是不是缺点什么?”
“缺树呗。我看你是乐懵了,这家人盖好了房子就没怎么住过,还没来得及栽树。”
“还是你懂我的心思,是缺树。我要在院子里栽上樱桃杏树桃树枣树,从春到秋都能吃上果子;院子外面栽上杨树柳树,到处都有树荫和鸟叫。”
“果树苗可以到集市上去买,杨树柳树不用栽,剪一截粗一点的树枝,直接插到土里就能成活。”
“就这么简单?”
“你以为这里是沙里屯啊,栽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都难。”
“可惜办不到,我真想回沙里屯,把那棵老核桃树给移栽过来。”
看着踌躇满志孩子般兴奋的沙万里,沙柳陪着笑心却揪在一起,皱皱巴巴的。她知道,不是两口子胜似两口子的日子快要结束了,丢了魂似的懒懒的什么也不想干。吃了晚饭也不想下地,直接躺在了炕上。
沙万里收拾了桌子刷了碗,接着喂猪喂牛,忙活完了很长时间没有回屋,人不知去了哪里。
沙柳有些不放心出门去找,院子里没有找到,猜想沙万里可能是回到他自己的家里。摸黑来到村东头,沙万里的家果然亮着灯。
走进院子,站在门外一看,眼前的一幕让她不由得停下了脚步:堂屋的北墙摆着供桌,立着祖宗的牌位,两只红蜡烛跳动着暗红的火苗,香炉里三炷香飘忽着缕缕青烟。
沙万里长跪在地焚烧纸钱,纸钱燃尽的黑灰伴随着低沉暗哑的哭诉,如阵阵冷风袭来:“爹、娘、列祖列宗,你们在天有灵,也搬到这里来吧......”
这是压抑许久才得以释放的恸哭,粗犷而悲凉。心中的伤痛面对着神灵诉说,或许才是最好的解脱吧。
沙柳静静地立在院子里的黑影中,她仿佛看见荒漠里的一只孤狼仰天嗥叫,把无尽的哀鸣抛向夜空。她含着泪俏俏地离开了。
临近半夜,沙万里才回到沙柳家。外屋的炕头上只铺着他自己的被褥,沙柳和庄海已经在里屋躺下。沙万里隐约地猜到了沙柳的用意,坐在炕沿上默默地垂着头。
许久,沙柳在里屋小声说:“选个好日子搬走吧。”
“也不用选日子,就明天吧。”沙万里小声地答。
他怕日子拖延得久了,自己没有勇气走出这个家门。
第二天早晨,沙柳送庄海上学,顺便买了两条红鲤鱼回来,带上两盒火柴一捆粉条,陪着沙万里来到新家。
按当地的民俗,搬新家必须燎锅底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208116/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20811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136章飞沙走石之六五垄地)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杨允勇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