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晋悼公下 (3/3)
我不解,士匄难道就不想做中军将吗?与中军将的位置失之交臂,这对范氏家族造成的损失可是无法预估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我突然想起另一件事:上军佐韩起谦让新军将赵武、推举其做上军将一事。明面上看,这是诸卿大夫之间互相礼让的融洽,但明眼人都知道韩氏和赵氏两家关系。
士匄让贤荀偃,答案很简单,范氏和中行氏结盟了。
如果不出意外,栾氏和魏氏也会很快组成另外一个联盟。
我现在才彻底明白,在我以为拿捏的死死的六卿任免这一块,出问题了。也可以这样理解,在争霸战争相持不下、国内财政状况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我对卿大夫人事任免完全做不了主了。
掌控六卿的六个家族,就此构成了三个相互独立而牢靠的政治集团,可以想象,今后几十甚至上百年,晋国政治格局的主旋律,也就在这三者之间展开了。
我突然想起士燮曾一再提醒我:‘唯圣人能外内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在这个威望鼎盛的时期,我耗尽心力去调整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解决侈卿专权、实现君权复兴的问题上,终告失败。
假之天年,也会如此。
我曾经以为自己有经天纬地之才,其实只是一个普通人。
我想,以后列国之间的争霸,也只能是一个笑话了。
公元前558年冬,我长眠于夜,霸业戛然而止。
那一年,我二十九岁,年仅逾弱冠耳。”
评委:“历史上对于晋悼公的赞誉可谓层峦叠嶂、层出不穷,他的老师单襄公就赞之:立如苍松,目不斜视,听不侧耳,言不高声。论敬必及上天;论忠必及心意;论信必及自身;论仁必及他人;论义必及利益;论智必及处事;论勇必及制约;论教连及明辨;论孝连及神灵;论惠连及和睦;论让连及同僚。
这样一位天纵之才,值得大书特书。
总的来说,晋悼公英明练达,极善驭下,长于谋略,精于纵横。
对内,强化公族,分化侈卿,权谋无痕。开明伟岸,惩乱任贤,以公族为股肱,以贤臣为谋主,平衡各方势力贵族;严军纪而恤民力,治律历而行礼法,晋宗谐睦,举国大治,戎狄亲附,惠及中原。
对外,固盟华夏,同化戎狄,打压不庭。和戎睦华,得安内攘外之法;通吴制楚,行远交近攻之事;鸡泽陈归,贤于齐桓之盟贯;萧鱼服郑,比于晋文之胜楚。高居绛都,运筹帷幄;兵发彭城,以靖外难;驭千乘之家,治万乘之国;经略中原,居中国而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据虎牢则争天下。故三驾以著威、五会以著信、九合以著霸。史载凡晋之盟:‘如乐之和,无所不谐’,故华夏尽附。
对下,勤政爱民,重视农耕、奖励征战。服郑即止,未尝暴骨原野,残民锋镝而霸业铸成。反观二十年后的楚灵王、四十年后的阖闾、六十年后的夫差为了争夺所谓霸主的虚荣,穷兵黩武,造成巨大动荡,无一例外,极武而亡。
对上,架空天子,孤立周室,制衡诸卿。矫天子之命,僭天子之尊;明定朝聘之礼,实则重赋诸侯,否则斥为不庭;踞虎牢而不朝天子,灭逼阳而不禀王庭。对待周室法制上尊重,礼制上僭越;形式上拥护,政治上孤立;道义上认同,经济上制约。僭礼乐而谋周,不务虚而处祸——这就是他唯一的问题。
国势鼎盛,军治万乘,晋全盛于悼公,其才能、品行、仁信、城府、权谋、胆略、成就,无人如此之贤,也无人如此之霸。然年未三旬而薨,实为可惜!
聪慧务实,卓尔不群,虚怀雅量,气魄宏伟,兼君、相之才。我想,这是对天选之子最大的赞誉吧。
综合评分:
德:★★★★
能:★★★★★
勤:★★★★
绩:★★★★★
廉:★★★★
好,我们有请下一位,吴王阖闾。”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211493/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21149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135、晋悼公下)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子楚望月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