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枪最新章节列表 » 第六十一章 刻膛线 (2/2)

第六十一章 刻膛线 (2/2)

文/拍了拍肩膀
大明枪 | 本章字数:38.75万字 | | 大明枪txt下载 | 大明枪手机阅读
人蒸馏了散白酒搞出一批可以用的酒精来,这个过程会产生有毒的二氧化硫,如果不通风,干久了人肯定会被毒死。

张太岳再三和那些鞭炮匠说明此事的严重性,尽管暂时还没办法解释那些复杂的化学元素符号,只能笼统的说,一旦闻到类似臭鸡蛋的气味,那就是二氧化硫,有毒。

很快一烧瓶底的绿矾达到温度开始分解,臭鸡蛋味说来就来,弥漫在空气里并逐渐向江边方向飘去,张太岳让所有人占到上风头,避免直接吸入。

然后加水充分溶解后,大半烧瓶的稀硫酸就已经完成,水是相对洁净的井水蒸馏过的蒸馏水。下面的步骤则是蒸发加热稀硫酸,将稀硫酸变成自己要用的浓硫酸。最高可以达到86浓度。

这回空气中的臭鸡蛋味立刻被酸雾所取代,张太岳再次和众人强调此毒物之巨大危害和恐怖之处。目前没有ph试纸和其他检测手段,只能凭感觉来弄,众人见张太岳时不时的用虹吸玻璃管弄出一两滴来,点在铁器上,所有人瞠目结舌,当场目睹了硫酸的巨大威力,也不再觉得张太岳之前的话有危言耸听之嫌了。

试了几次感觉硫酸的浓度应该差不多了,张太岳小心翼翼把浓硫酸分成几个瓶子密封装好,瓶子还贴了纸画了骷颅头,这种方法提炼的硫酸可以保存很久。

下面,该制硝酸了。

严格的说硝酸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最主要的就是由雷雨天生成的一氧化氮或微生物生命活动放出二氧化氮形成的。

但是由于硝酸的性质极其不稳定,无法在自然界中长期存在,所以平常人们又很难弄到它,这点不像硫酸,历史记载早在唐朝就有入室盗窃的贼人使用绿矾油(硫酸)腐蚀房屋的院墙来达到神不知鬼不觉入室的目的,这也是硫酸使用的最早历史记录。

实验室制备硝酸方法有很多种,但结合大明的实际情况,可供张太岳选择的方法只有两种,一是用浓硫酸加硝石加热来制取,这种方法由于步骤制作简便一开始曾被张太岳定为首选,不过这种方法有很致命的缺点,就是对浓酸的消耗过大,而且也会对容器造成强腐蚀性,经过仔细思考,他决定采用第二种方式,同时也是最古老的硝酸制备法——干馏硝石。

世界上有记载最早的硝酸人工制备是在公元八世纪,阿拉伯炼金术士贾比尔·伊本·哈扬通过干馏硝石获得的。具体方法是,将硝石也就是硝酸钾放在密封空间里高温煅烧,硝石本身是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但可以通过高温使之分解变成氧化钾和二氧化氮,再将二氧化氮通入水中制得硝酸,不过这时候的硝酸是稀硝酸,还需要进行处理才能变成浓硝酸。

1,先将反应器与冷却室用玻璃管依次连接(顺序是:反应器,冷却室,冷却室,出酸口。),向反应器内加浓硫酸,再加入稀硝酸,搅拌几分钟使其混合(比例是1/1),混酸不要超过反应器的2分之1,盖好盖。

2,加完料后开始缓缓加热,当温度达到86度时,硝酸气体被蒸馏出来,气体进入冷却室后凝结成硝酸从出酸口流出,即可得到百分之90以上的浓硝酸了。

实际上还有第三种制备硝酸的方法可以选择,那就是用盐硝(硝酸钠)和浓硫酸混合加热,也可得硝酸,而且比前面两种的效果要好很多,也最省事。只是张太岳也不记得盐硝这玩意是不是天然出产的,反正他在南京城里没打听到就只好无奈放弃。

整个下午张太岳领着这群火药工匠一直在忙活,终于在吃饭前制备出了一批稀硝酸,不过此时已经接近晚饭和下工时间,再制取浓硝酸已然来不及了,只好留待明日继续。

收拾好现场,张太岳带着满身的酸味去了食堂,竟然还没看见胡沁,说起来已经一整天没见过她了,这对张太岳来说可是极不寻常的头一回。

正琢磨着要问人呢,唐七娘主动凑了过来,神神秘秘小声来了句,如夫人早就回来啦,在你家等你呢,大人你还是回去吃吧,有好吃的,说完还挤眉弄眼笑嘻嘻的样子十分古怪。

张太岳信步回到了自己的小院,发现院门口站了个挎倭刀的卫兵,这个六叔以前也说了要给他配卫兵,一是保护,二来有什么事也可以当传令兵用。

那卫兵一见到他立刻来了个标准立正,行了拿脆式的抬手礼,

“新军第一中队零七六号参见大人,”

张太岳抬右手回礼,

“为了大明!”

“忠诚!”

这一套是张太岳新设计的军礼,是二战德军加某些穿越前辈的集合体,他一直喜欢拿脆时期的德军,觉得这世界上唯一能和解放军相提并论的就是二战时的德国国防军了,而且在军仪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然只是暗暗喜欢不敢明说,在大明他自然毫无顾忌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虽然拿脆屠杀了那么多犹太人的确有点反人类,但现在反过来看,也未必没有其合理的一面,当今世界尤其是西方就是控制在犹太资家本手里,他们的恶行随便拿出一件都不比当年德国人干得差,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院子里静悄悄的,张太岳直接推开了房门迈步往里面走。

(快捷键 ←) 上一页:第六十章 钻枪管(2/2)章节列表(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