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远东的苏军的后方在哪里?万里之遥的欧亚边境,从莫斯科火车站起运的物资,需要10天才能抵达远东。而日本在朝鲜和东北就能完成兵源的补充,物资的补给,这一方面,苏军是处于绝对的劣势,而且在寒冷的冬季,这条生命运输补给线,将遭受到暴风雪,寒流的影响,一度中断。这对于苏军的威胁来说,将是致命的。华西列夫斯基沉默了,远东对苏联很重要。这是苏联挤入国际舞台的重要筹码,失去了远东,苏联将被死死的封闭在大陆上,不管是北极圈内的港口还是波罗的海的港口,都无法匹敌德国和英国的海军。苏联仅有的三艘新式战列舰,根本就不敢驶出港口,执行海上防御任务。这种尴尬,不仅是苏联的地理位置决定的,而且还是苏联在海军上力量薄弱所导致的。波罗的海舰队是苏军最强大的舰队,但是除了少数主力舰之外,多数舰艇都是从俄国时期就在服役,巡洋舰对付不了德国的驱逐舰,战列舰在海上更是缺乏自保能力。在海军技术壁垒的挟制下,苏联不得不致力于空军和陆军现代化的改建。但空军除了数量之外,对上日军的新式作战飞机,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要不是存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诺门坎之战,苏联空军将一败涂地。而陆军虽说比老对手日本强大的多,机械化兵团的换装也在一步步的执行,同等的局面下,斯大林有信心也有决心将关东军的野心歼灭在萌芽之中。但苏军不仅仅只有一个远东方面军需要补充,另外的几个方面军也亟待补充新式火炮和坦克。随后曾一阳从几个最重要的方面,阐述苏军在远东的战略部署上的缺陷和不足。这一度将华西列夫斯基产生了一种噩梦般的幻觉,他的远东方面军在日军面前将一无是处。在不断地摧残之下,华西列夫斯基的信心已经被吹打的四分五裂。一度被他看不起的日本猴子。似乎他的远东方面军也将无能为力。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日本想要争夺远东,必须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兵力的问题。50万的日军,加上海军和东北华北的航空兵。确实能够在实力上压倒远东苏军,毕竟日军的陆军选拔还是非常严格的,相比苏军的兵役制度,日军走的一直是精兵路线。部队训练充足,而且战斗士气也比苏军会高一些。但是即便如此,日本内部也打不起这场仗,如果想要快速解决战役,50万日军还是太少。最理想的数字是100万日军。这等于是将在中国战场上的所有日军都拉到北极圈附近,和老毛子死磕。这样的结果是,中国人民提前抗战胜利,应为鬼子都去打老毛子了。即便曾一阳也是国际无产阶级战士中的一员。但真要是苏联和日本死磕,也是他非常愿意看到的。不过鬼子可不会冒着全军崩盘的威胁,和苏联争夺对日本战略上并不是太重要的远东?自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大量依赖进口铁矿石和钢铁的时代正在逐渐的被扭转。辽宁的铁矿和东北各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已经让日本摆脱了资源贫瘠国家的帽子。把远东的苏联煤矿夺下来,对于日本来说,意义并不大。除非一个原因,轴心国战略统一部署。日本和德国在战略上获得协同。到时候,即使苏联再强大。人口再多,面对两个军事强国。苏联也无法抵挡从东西两面的压力,在战争中覆灭也将成为定局。而获得了东西大通道的德国,在扩充势力之后,其辐射面积将直接抵达太平洋。如果到时候日本还是和德国战略联盟,那么其作战将直接针对一直脱离战火的美洲大陆。苏联的紧张,无非是怕日德同盟之后的不利局面。虽说,苏联和这两个国家都签订过互不侵犯条约,但一纸条约的约束力有多强,这一点双方都不好说。曾一阳虽说知道历史真相,但说着说着,从日军的地面作战乏力,从日德海军的战略,乃至日军航空兵的发展,得出了一个于历史相悖的推断。一旦德国准备好对苏作战,日本将有很大可能和德国在战略上保持一致,东西夹击苏联。在说出这个论断的时候,曾一阳自己都差点吓的跳起来。从整体上说,历史并没有朝着原来的方向偏离,但是对日本来说,对中作战却比历史上困难不止数倍。不仅损兵折将,而且百万日军在中国战场被死死的拖住。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218929/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21892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858节)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水鬼游魂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