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武侠小说 » 唐朝好郎君最新章节列表 » 第二百九十章 大食铁骑 (1/2)

第二百九十章 大食铁骑 (1/2)

文/叶苑风
唐朝好郎君 | 本章字数:156.77万字 | | 唐朝好郎君txt下载 | 唐朝好郎君手机阅读

吐蕃对沙州大族的拉拢,只是其统治手段之一。在其统治沙州的几十年中,对原有的唐朝制度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以适应吐蕃王朝固有的管理模式。/p

综合来看,吐蕃对沙州的制度修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

1、废弃唐朝行政体制,改设代之以部落制。/p

2、推行自己的官僚体制和等级制度。/p

3、改唐朝均田制为“计口授田”。/p

4、辫发文身和推行藏文/p

第一点、废州县制,行部落制。/p

唐朝地方行政区划是道(府)、州、县sān_jí,县以下设有乡、里。/p

沙州属县一级政权单位,下设有13个乡。吐蕃占领后,废除了原有的13个乡,代之以部落制,以与吐蕃本土的管理方式相似。/p

其最基本的单位是千户(部落使),千户之下是小千户(五百户组织),设小千户长一人。小千户之下为百户(将头),最小的基层组织是十户,设十户长。/p

吐蕃对沙州唐民的部落设置,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时期)。每个时期,根据不同的政治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p

在吐蕃占领的初期(786--790年),吐蕃最初设立了乡部落、僧尼部落和道门亲表部落。/p

乡部落——基本就是将唐朝所设沙州十三乡建制改为部落,并统计人口和田亩,以便征发赋税和摇役。/p

僧尼部落——是将沙州地区寺院中的僧尼单独编籍,自成部落,以便与普通民户分开。/p

道门亲表部落——是吐蕃设立的由道士、女官及其亲属所组成的一个部落。/p

此时,吐蕃对沙州唐民的部落设置,可以看做是草创,基本还在唐朝框架内。并且,此时的唐民部落并不承担军事性任务。/p

但随着吐蕃统治的深入,进入蕃占中期(790--820年)后,吐蕃河西管理机构又对唐民进行了重新划分。/p

出现了擘三部落、上下部落、丝绵部落和行人部落,而之前设置的三个部落类型,再也没有出现在史料中。/p

此时的部落设置,除了出现功能性外,行人部落也开始承担一部分军事义务。/p

到了蕃占后期(820--848年),部落设置又出现了变化。唐民被划分成阿骨萨、悉董萨、悉宁宗三个汉人军事部落和一个通颊军部落(唐胡混杂部落),并把沙州唐民和其他民族也纳人自己的军事组织当中,希望能达到对征服地区长期统治的目的。/p

同时,吐蕃时期沙州的户籍制度非常严格,其中家庭成员的死亡、出家、嫁娶均有记载,称为“牌子”。/p

这种严密的户籍制度,对吐蕃控制沙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p

第二点、重新设定官僚体制和等级制度。/p

吐蕃在河西地区的官吏设置很复杂,如果仔细写能写一本书,而且各种官阶之间,似乎还存在互相替代和高低变化。/p

总体上来说河西吐蕃最高的管理机构,设在东部的凉州和西部的瓜州。沙州从管理层级上,隶属瓜州节度使节制,在本地的官员品阶由高到低分别是乞律本、节儿论、监军、都督,部落使和将头。/p

需要注意是,河西唐人能够担任的职务,最高只有做到大都督的记载(张议潮及其父亲),更高层级的官僚全部都是吐蕃人,即便是低等级的都督和部落使,唐人也多为副职,正职一般也是吐蕃人担任。/p

这也比较好理解,毕竟是占领区,身份地位的差距无处不在。/p

第三点、均田制改为吐蕃的“突田制”。/p

唐朝在河拢边境地区长期采用均田制,吐蕃占领河西后,改变了唐朝的均田制度,转而实行“突田制”。/p

“突”是吐蕃田地的计量单位,“一突”相当于10亩。吐蕃河西的突田制是以严格的户口人数统计为基础的“计口授田”。/p

授田标准为每人一突,即“一人授田十亩”。突田制与交纳赋税密切结合,土地的农业税称为“纳突”。/p

同时,吐蕃统治者还对“纳突”人群进行了区别,分成“纳突户”与“不合纳”。前文所说的河西阴氏大族,便属于“不合纳”的减免优待户。另外,寺院田产也属于“不合纳”的范畴。/p

第四点、推行藏民族文化,消融汉民族文化。/p

吐蕃占领河西后,大力推行藏文化统治,强迫汉人改穿吐蕃服饰,改变原有风俗习惯,每年只准许唐民在正月初一穿汉服祭祖。/p

取消了唐朝设立的“州学博士”、“乡贡明经”和译语学官,废除科举取士,取缔原有州、县官私学校,实行吐蕃本土的教育模式——寺学。并将藏文作为官方文字广泛使用,改变原有汉族天干地支纪年方式,推行阴阳五行+十二生肖的蕃式纪年。/p

白居易《缚戎人》一诗中写到:“一落蕃中四十载,遣着皮裘系毛带。唯许正朝服汉仪,敛衣整巾潜泪垂。”/p

保存在敦煌藏经洞的写本也提及,“(阴家投降后)熊罴爱子,拆襁褓以文身,鸳鸯夫妻,解鬟钿而辫发”。/p

可见当时,吐蕃在河西地区强硬推行“辫发左衽”的民族传统,以对抗传承久远的汉文化基础。/p

但文化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虽然吐蕃强迫汉人改变原有的服饰、礼仪、发式和语言,但在沙州六十多年的统治还是时间太短,虽然大多数河西唐民的第二代、第三代多说藏语、写藏文,但汉族语言文字的使

(快捷键 ←) 上一章:第二百八十九章 铁骑踏天山章节列表下一页:第十五章 天子代言(1/2)(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