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出圈 (1/2)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个时期出现礼崩乐坏的同时催生了儒墨道法思想,也正是这样,奠定了华夏的精神内核,最终帮助华夏走向了统一。
也是因为礼崩乐坏的出现,最终秦国一扫六合,秦王成为史上第一位皇帝。
礼乐制度是周王朝建立起来为了维护周天子的统治权。
在这些制度里面,严格规定的什么等级的人使用什么等级的礼乐。
当然,出现礼崩乐坏的原因是周王朝的领地犬戎蚕食,而周王朝此时是分封制度。
在看到周王朝实力大不如从前,各封侯国开始不听天子令,各国开始为了扩张实力肆无忌惮。
同时社会矛盾开始激化,上至国君,下至黎民,为了达到目的,纷纷将周礼抛诸脑后,开始不择手段。
同时权术家和阴谋家粉墨登场,礼乐文明下的社会道德开始沦丧。
而这,就是礼崩乐坏的由来。
因此,礼崩乐坏是一个逐渐缓慢的过程,几乎贯穿了四百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
在这期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
当然,沈羡选择这一个时期,并不是因为大事件比较多。
纵观各朝代,其实发生的大事件都数不胜数。
也正是因为这样,不好选择,所以沈羡才从先秦时期开始,一季一季往下拍。
在这些时期当中,挑选一些比较著名的大事件,做成剧本。
没办法,历史悠久就是很烦啊,能够选择的太多,纠结症都要犯了。
而嘉宾们,会以一些特殊身份,参与到这些事件上面。
他们到底是见证历史,还是能改变历史,这些都不得而知。
但是节目组会给他们足够的权限。
整个节目就不会成为剧本式的节目拍摄,随着嘉宾在事件中参与得越深,也就会让事件的过程产生非常大的变化。
因此,这一个节目也需要邀请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深度参与进来。
不仅仅是道具方面,同时还有事件进程的发展导向。
这些学者的存在能够使得整个节目的发展进程不会出现问题。
当然,这些具体的内容暂时还不需要沈羡去撰写出来。
目前他只需要把整个策划写出来就可以。
毕竟目前他手上有两个节目还没有制作完,同时还想要接电视剧。
还是先把手里的事情做完。
这些策划先写好,到时候再提交上去。
整整一天时间,沈羡都在办公室写着策划案。
第二天,沈羡继续忙活着《国家宝藏》。
《国家宝藏》录制越来越多,距离播出的时间也越来越近。
得益于两部纪录片的出现,《国家宝藏》还没有制作完成,在网上就已经拥有非常大的热度。
最重要的是,沈羡也渐渐把自己的名声打了出去。
今年半年时间,连续几档节目,让沈羡这个幕后导演成功出圈。
不少观众都开始关注着沈羡。
对沈羡制作出来的节目充满了信任,这是沈羡半年来努力出来的成果。
沈羡时不时的在网上窥屏经常能看到网友的评论。
“沈导制作的《国家宝藏》什么时候才能出现啊?”
“哎,等得花都谢了。”
“《我在故宫修文物》看了五遍,《如果国宝会说话》看了四遍,但是《国家宝藏》还没有播出。”
“哎,又是一个忘记密码的。”
……
话语中流露出来的怨念几乎都快溢出来了。
有时候看着这些评论,沈羡还是挺开心的。
不过这不妨碍他窥屏不说话,反正微博上一条消息还是宣传《修文物》的。
《如果国宝会说话》也非常受人欢迎,只不过相对来说,《我在故宫修文物》更受人喜欢。
其中的原因其实大家也都明白了。
《修文物》之所以更火,就是因为充满着烟火气息。
而沈羡凭借着这两部纪录片,就让文博类节目彻底就火了起来。
沈羡在圈内也顺利出名了。
以前只是在华夏台,但是现在整个圈子都有了名气。
接下来的时间,沈羡白天拍摄《国家宝藏》,晚上就在学习空间写着《人民的名义》和《穿越事务所》的详细剧本。
直到把《国家宝藏》第九期拍摄完,整个节目录制算是告一段落。
在录制期间,沈羡不仅仅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是认识到了许多老戏骨。
《国家宝藏》的所有戏剧演员,都是节目组去邀请的老戏骨,一些比较特殊的角色,也是邀请的青年演员,而不是那些流量明星。
这里面不少人都能够在《人民的名义》里面参演一个角色。
第十期要等播出后的一个月再开始拍摄。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下个星期六播出,然后才会把所有的国宝放到网络上让大众评选。
最终挑选九件国宝,拍摄国宝之夜。
在确定播放时段,沈羡就召集宣传组,正式开始节目宣传。
比起《百元的幸福》和纪录片,这档节目的宣传就要大得多了。
就连午间新闻都花费了一点时间宣传了一下。
在确定了宣传,沈羡算是暂时结束了《国家宝藏》的工作。
但是《百元的幸福》第二季也要开始拍摄了。
今天上午开完会,准备拍前会议。
第一期邀请的两位嘉宾。
一位是演员,一位是歌手。
两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222604/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22260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64章 出圈)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明天去炼丹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