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规划
最近甬东所有的人都喜笑颜开,甬东的人口正在日渐增多,短短三年又增加了五万人。
人口增多意味着甬东各处的工地都能快速修建,甬东没有什么贱户之说,只要劳动便能够赚到工钱。
人口增多甬东日渐繁华的同时,这十五万张口都要吃饭,茶坊和成衣坊望江楼这三只下金蛋的鸡依然日进斗金但是依然供不起甬东。
在陈水儿没有返回之前,甬东的钱财已经有些乏力。
嵇藩、闵鸿、陈翁、刘虎威、吕匠、余通、晁晃、陈水儿加上如今的岳山,这算是司马安现在的核心班底了。
如今所有人都聚集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商讨下一步的发展,如今的甬东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蓬勃发展,这也算是一个内部会议。
“这一次水儿出海与各国通商,费时一年半,小郎我和老岳做了一个统计,您知道咱们这一次受益多少吗?”
余通在建康城的生意就做的很大,如果是几千万钱的话是绝对不可能这样激动的。
“一万万钱?”
陈水儿从甬东花费近四百万钱凑集了八船货物南下出海,这八船货物到达东洋南洋诸国以后赚了一大笔,又载满海外的货物返回,这批货物买给了江左贵族和豪商又是一大笔,一万万钱总该是有的。
“岂止,岂止”余通摇摇头。
“好了,你就不要打哑谜了”
“共计两万万一千九百五十万钱!”
“这么多?”就连司马安也有些吃惊。
同时震惊的还有在座的其他几个人,都知道这一次海上贸易获益很多,但是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还是吓了一大跳。
“多少?两万万?”或许是陈翁觉得自己年老眼花耳背,又确认了一下。
“那我得跑多少海航”
刘虎威用海船引渡流民南下,这也是一本万利的生意,每个月都有上百万钱的进账,但是相比陈水儿就有些望尘莫及了。
“小郎,你可知道太康二年大晋的赋税?”嵇藩问道。
“不知道”
太康二年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他要是知道就奇怪了。
“一万万九千八百七十余万钱”
“太康年可是大晋唯一的盛世,而且那是十九州所有的赋税总和,居然没有甬东弹丸之地一次海上贸易的钱多”闵鸿也觉得有些匪夷所思。
“这算什么,这一次海上贸易只不过是一个开始而已,现如今甬东除了老刘的海船外这两年又新造了十艘,在下一次出航之前起码能有十八艘海船”
“二十艘,老头子我就是不眠不休的赶工也要给他凑够二十艘”
吕匠一直都在负责造船厂,整个甬东不过十五万人,足足有四千各种匠户在造海船。
“今天找大家来就是商量如何分配这一笔款项的问题”
司马安问完以后,并没有什么人搭话,所有人都很清楚这笔钱算起来是司马安赚的,他们并没有分配权。
“我就是一个甩手掌柜只负责想办法赚钱,您几位都是甬东的核心,我希望你们可以畅所欲言”司马安说道。
“既然这样,那老夫就先说一下吧,甬东不断吸引北方的流民入驻人口在逐日增多,太平府书院需要一大笔钱来扩建学堂”嵇藩说道。
“这一次你的大婚有很多江左名士前来参观过书院,也有意愿留下来,这些人不远千里来到这座孤岛待遇上不能太差,同样需要钱”闵鸿补充道。
“您二位放心,书院代表这甬东的未来,我已经让岳叔给书院留出了一千万钱用作教学用具以及学堂教师楼的扩建”
无论是嵇藩还是闵鸿,司马安对他们的信任毫无保留,两个年近七旬的老人还在为他的理想奔波劳累他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还有,您两位是大晋一南一北名士之首,我希望借助您两位的声音在整个江左收购藏书,至于价格您二位看着办,我府上的府库二位可以随意支取,不需要经过我的同意”
“小郎,甬东的扩建要到什么地步为止”陈翁问了一个他非常关心的问题。
“安然”
司马安喊了一声,宁安然递过去一卷纸,司马安将这张纸平铺在了面前的案子上。
“诸位,这是甬东的地图”
“这是书院”嵇藩在地图上找到了书院。
“这里是侯府”
岳山也循着脉络找到甬东侯府,安宁街,还有纵横四道的街巷民居和船厂以及海船停泊的岸口等等。
“那这又是什么地方”
余通指了指地图上在所有民居围绕的中间,居然有一片空地。
“还有这里,我怎么不知道咱们甬东还有市舶坊这个地方”
“这张图除了是甬东现在的规模之外,还有未来的规划,老余你手指的这片地方我准备修建一个天坛。
天坛涌来举行一些大型的活动,除此之外也是一个观赏园林,供甬东的百姓在闲暇之间消遣娱乐所用。”
他们一时间有些没有跟上司马安的节奏,这样的园林在江左倒是不少,但基本上都是私人场合,游览园林向来都是贵族的特权。
“至于市舶坊在甬东的西南处要划出一片空地建造市舶坊,以后甬东来自海外的船舶和海外的商人会越来越多,这里便是海外商人与大晋那些豪商交易和居住的地方。
这里的民居一定要气派,街道一定要宽广,起码也得容纳下四辆马车并行,而且道路两旁要栽种花树,然后在甬东招募一
手机阅读: http://m.69kshu.win/229075/
发表书评: http://www.69kshu.win/book/22907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240章 规划)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一日风起谢谢您的支持!!